聆听赣鄱古韵的时代新声

2024-03-05 07:22 阅读
江西日报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绿意盎然。本报全媒体记者 梁振堂摄

  赓续绵延润泽人心 江西文化展时代风貌

  回溯时间长河,来自江西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等光耀史册的大家,撑起宋代文学的半壁江山,让江西有了“江右多诗人,江西遍地诗”的美誉,造就了宋代文学史上声势尤盛的江西诗派,为传承发展赣鄱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充足养分。

  在与时代同行的轨道上,江西文学守正创新,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艺术之花竞相盛开,续写着赣鄱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2022年8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在京揭晓,作家江子的散文集《回乡记》获奖。作品文学和史料价值并重,成为中国乡土文学又一力作,代表江西散文站上了新的起点。

  江西文学在继承中转化,江西画派在溯源中扬名。去年,由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的“致敬八大——首届八大山人写意画传承提名展”,以八大山人写意作品为指引,梳理中国写意画的发展脉络,推动八大山人这个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出迷人光彩。

  放眼江西,文物古迹粲然可观,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因“鹅湖之会”而兴的鹅湖书院,与许多古代书院一样饱经沧桑,屡毁屡建。近年来,当地积极规划鹅湖书院景区改造项目,再现鹅湖之辩风采,做强做大鹅湖研游品牌,拓展人们感知历史文化的渠道,传承书院蕴含的江西智慧和江西精神。

  源源不断的创新,来自涓涓不止的传承,带来生生不息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梅亦认为,繁荣赣鄱文化,建设文化强省,要致力于从赣鄱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结合时代特色和需求,加强江西诗派、江西画派、江西戏曲等特色文化的研究阐释、活化利用和创新转化,推动赣鄱文化“出圈”出彩。今年,我省将通过开展“唱游江西”“跟着诗词游江西”等活动,让包括诗词文化在内的赣鄱优秀文化可感可及,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江西新作为。

  中西合璧文旅融合 江西陶瓷“出圈”扬美名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一场名为“丝路瓷行”的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特展日前惊艳亮相。48件(套)极具东方神韵的陶瓷艺术品,不远万里来到世界艺术之都——法国巴黎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会展出的不仅有出自中国艺术家之手的艺术精品,更有来自法国、西班牙、英国、比利时等欧洲艺术家在景德镇制作完成的作品。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开放和交流的特质,早已融入江西陶瓷文化的基因。

  今天,全球几十个国家的“手艺人”会聚江西景德镇,建立了上百个陶艺工作室,最多时中外“景漂”达5万余人。中西合璧的生动场景,让千年瓷都的新貌更加流光溢彩。

  陶瓷是中国文化、世界语言,在推动中西方文明交流交融、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方面有天然优势和独特魅力。近年来,江西用陶瓷文化架起中外交流的桥梁,先后承办了国际陶瓷文博会、阿拉伯艺术节、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全球先进陶瓷产业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成为不少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角和主场。

  “今年我将提出建议,以景德镇瓷业文化景观为申报主体,推动景德镇全域申遗。”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认为,景德镇要以申遗工作为契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做好传统陶瓷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江西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景德镇系统性保护老窑址、老街区、老里弄,努力再现“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的历史图景;先后建成开放了御窑博物馆、元青花博物馆、外销瓷博物馆、青白瓷博物馆等,全力打造“博物馆之城”;建成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开展数字解析,绘制“基因图谱”,让“沉睡”多年的2000万件古瓷片“活起来”……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江西中医药焕发新光彩

  杏林是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赓续千年的中医杏林文化,发源地就在江西。

  三国时期,与华佗、张仲景齐名的神医董奉曾在江西庐山行医,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他不收诊疗费用,而是让百姓以种杏树报答。数年后,董奉住处四周杏树郁然成林,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

  再现杏林场景,唱响杏林文化。近年来,庐山市着力打造集文化展示、风景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医养为一体的董奉杏林文化园,目前项目一期工程杏林遗址园已完工。

  从扎根深山的一株中草药,到精细诊疗后的一张药方,再到桌上的一碗汤剂,江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赣鄱大地,杏林文化、庐陵中医、盱江医学流派传承上千年,“樟树帮”与“建昌帮”是中国南方古药帮和中药炮制的重要流派,留下了“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行”的美誉。

  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之一,近年来,江西大力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深入挖掘和传承江西中医药文化精髓,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日常,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搓艾条、学艾灸、做丸剂、煮药茶……依托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30余所大中小学校加入中医药文化校园联盟,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安家”;在药都樟树,岐黄小镇、中医药博物馆、樟帮中医药一条街等成为网红打卡地,游人可以在这里探药源、访药史、做药疗、品药膳,一站式体验中医药文化精髓。

  推动中医药“活态”传承,关键是创新。江西本土中医药学者根据《黄帝内经》相关理论创立的热敏灸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提升中医艾灸治病疗效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热敏灸已成为江西中医药的金色名片。热敏灸医院、热敏灸小镇在江西遍地开花,让越来越多人切身感受到中医的神奇疗效。

  与此同时,江西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一批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相继在瑞典、突尼斯、葡萄牙等6个国家建立;成功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让世界传统医学的焦点汇集江西。

  “只有在‘创’上下功夫,解决好‘新’这个关键,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让这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精华重新焕发新的光彩。”全国人大代表、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徐兰宾表示,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对濒危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中医药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抢救性保护,千方百计把中医药文化的根留住。同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医疗等“走出去”,在服务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有效实践中展现“中医智慧”。

  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朱华 宋思嘉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