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有处说 说了有人办(图)

2024-06-13 04:38 阅读
江西日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

  “我上个月有3天没在颐养之家吃饭,这3天的伙食费能转到这个月吗?”“我家的建房申请交上去很久了,怎么一直没有得到批复?”……6月7日,记者走进新余高新区水西镇江边村祠堂,“民事直达”现场会正在这里召开。群众提出一个个涉及民生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镇、村干部现场提出解决办法;需要沟通协调的,做好记录,及时跟踪反馈。通过“民事直达”现场会,让群众问题有处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回复,促使乡村更和谐,乡风更文明,基层治理更有力,干群关系更融洽。

群众在“民事直达”现场会提出问题。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摄

  “通往公厕的那段路没有路灯,还有我们村小组的路灯不是太阳能的,电费怎么解决?”村民李高秀提出的问题立即引起干部的重视。

  没有路灯一事,江边村党支部书记廖平华当场拍板,会后就联系厂家来安装。村小组路灯电费的问题,将由村委会尽快开会讨论,拿出解决办法。廖平华的回答得到了村民认可。

  自去年11月起,新余高新区46个村(管理处)每月举办一次“民事直达”现场会,区、镇(办)、村(管理处)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问,经常是问谁都说不知道,现在就到‘民事直达’去反映,解决起来真快!”村民廖林汉告诉记者,自己在现场会上反映屋后排水沟要重新铺设的问题后,仅用了5天就施工完毕,下雨会积水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到会上说事去!”已经成为新余高新区群众常说的一句话。通过“民事直达”现场会,群众有了与镇、村干部直接对话的渠道。会场上的“说事”主要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遇到涉法涉诉类事项,则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有求必应,群众说事的积极性才会越来越高。”在“民事直达”现场会推行之初,明明村民平时有很多诉求或问题,却不愿在现场会上说。

  “群众有事不愿说,究其原因是过去‘有求无应’,认为说了也不管用。”新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严黎说,诉求有人管,村民才愿意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从制度上保障‘民事直达’工作的推动。只有群众说的事能解决、有反馈,他们才更愿意说出心里话。”

  该区出台“民事直达”工作方案及一系列制度,成立“民事直达”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工作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工作,明确“民事直达”工作由区社会治安综治中心和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各镇(办)具体实施,区直各部门共同参与,将各村、管理处落实“民事直达”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针对群众诉求,镇、村干部按照“家里事、邻里事、村里事”进行分类办理,采取简单诉求现场办、疑难问题干部领办、重大问题各级职能部门联合办、直达事项回访督办四项举措,分村、镇、区及报请上级协调四个层面,明确了15天、30天、60天、90天的分类分级办理要求。建立跟踪回访问效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对于问题不办、假办、拖延办的村委会、管理处,实行挂牌督办。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较差、群众满意度低并造成较大影响的,将严肃问责。

  自“民事直达”工作开展以来,新余高新区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1件。今年第一季度,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9.14%。新余高新区信访局局长张六军告诉记者,信访总量下降的背后,是“民事直达”让群众“说出来”产生的积极变化。从“下情上传”到“上下沟通”,“民事直达”现场会已成为联系群众、了解民情的桥梁,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事。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