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个好地方丨探秘抚州林改

2024-07-27 07:47 阅读
当代江西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今天,一起看看“抚州林改”背后的故事。”

晨曦微露,行走在赣抚大地,放眼望去满目苍翠,微风拂过山林,泛起阵阵绿的涟漪。

作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抚州在全国首创十余项林业改革措施和案例,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近日,抚州在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其林业改革成绩可圈可点。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抚州林改”有何独到之处?其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资溪县境内,山峦叠翠,美丽如画。戴庆福/摄

 

01

清晨5点半,资溪县石峡乡双斜村的笋竹两用林里已是一番忙碌景象,工人正忙着砍杂、开沟、施肥,喷灌的水雾润泽了土壤,也让这片山林显得“仙气飘飘”。

“看着挺像城市公园的竹林吧。以前这里可是杂草丛生,毛竹低产低效。”经营者卢伙桂介绍,这一变化得益于当地发展笋竹两用林,探索联农致富的新路子。

“毛竹卖600元/吨,一亩林两年才能出1吨竹。而经过改造的笋竹林,亩均年产值4000元,利润是普通毛竹林的8倍左右。”资溪县林业局党组成员石银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从55万亩毛竹林选取10万亩发展笋用林基地,聘请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竹类首席专家指导,出台每亩高效笋竹林建设补助1000元的扶持政策……为了更好发展笋竹两用林,资溪县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虽然笋的经济价值高,但高标准打造一亩笋竹林需要花费两到三千元,大多林农不敢尝试。”马头山镇霞阳村支书毛建华想借此机会壮大村集体经济,却因没有林地而犯愁。在当地林业部门的建议下,霞阳村创新“以林入股”模式,村中林农提供林地,村集体负责打造笋竹林,每年产生的收益村集体与林农各按50%分成。

70多岁的卢银龙是村里最早一批入股的,“我年纪大了,要管30亩毛竹林太费事,入股笋竹林每年有分红,育笋、挖笋还有200元/天的工钱呢。”

而在广昌县旴江林场林下经济园,村民正忙着采收樟芝和茶树菇。“我们利用林下空间种植食用菌约5500亩,中药材约7500亩,仿野生种植的产品产值优于大棚种植,节省了建造大棚的成本和空间,每年可实现综合产值约4.2亿元。”经济园负责人谢远财指着山垄上长势喜人的樟芝,笑逐颜开。

旴江林场采取“公司+林场+农户”的经营模式运作,带动220农户参与林下中药材种植,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85个,实现农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

“为了解决林地碎片化、经营效益低等难题,我们支持小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业投资经营,并重点发挥国有林场联农带农作用。”抚州市林业局局长吴开发介绍。

目前,抚州国有林场已完成场外造林7万亩,建成广昌县旴江林场“菇+中草药”、东乡区甘坑林场蓝莓种植等联农带农示范基地,带动乡村集体林地经营42万亩。

广昌县旴江林场林下经济园,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樟芝。戴庆福/摄

 

02

“广昌县大部分林农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已经不足一个林业生产周期,承包期的不确定性让农民和社会资本对林地不敢放心投入。”广昌县林业局副局长郭晓亮说。

为此,广昌县率先开展全国首批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延期试点,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山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期限从2035年开始延长至2065年。

“有了这个证心里就踏实多了。”广昌县水南圩乡大庄村村民张启明拿着全县第一本“林权延包”不动产权证笑着说。截至目前,当地已完成林权延包合同1.2万余份,面积45.7万亩。

今年6月资溪颁发的全国首批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同样令经营主体欣喜不已。江西省仙之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聂慈军感慨道:“因为只有林地租赁合同,难以达到金融担保信用要求,2022年领取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后就获得300万元的授信额度,今年又获得林业经营收益权证,让我们扩产的信心更足了。”

如今,单一林下经济登记升级为涵盖林业多种类经营,更多社会资本开始“进山入林”,持续激活沉睡的山林资源。

南丰县洽湾镇小微湿地。谢东/摄

夏日傍晚,在南丰县琴城镇杨梅村的人工湿地修复示范点,浮萍碎、芦苇长、荷叶舞,一池碧绿,美不胜收。

作为江西省首批湿地资源运营试点县,南丰县积极探索湿地修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成立全国首批“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去年9月,南丰县还颁发了全国首份湿地生态权益证。

“现在人工湿地占补平衡指标是‘香饽饽’,一亩人造湿地均价达到9万元。”南丰县湿地运营中心负责人朱明胜介绍,通过流转低洼园地改造成人工湿地,在全省湿地资源运营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挂牌展示湿地占补平衡指标,目前已完成“太源暗山人工湿地”“水北村人工湿地”等8笔交易,交易金额达1000余万元。

收储全国首例远期林业碳汇1.46万亩,建立南方林权交易所生态产品(抚州)运营中心,挂牌项目78个,成交项目62个,累计成交金额6208万元……一系列“两山”转化通道不断打通,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正加速释放。

 

03

一根竹子如何蹚出一条致富路?资溪竹科技产业园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在江西庄驰竹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竹加工车间,一段圆筒竹子经过去青、开槽、软化、全竹展开、压刨、压合等工序,被展平后广泛应用于砧板、高端家具定制等领域。这一技术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通过技术赋能,小竹子也能创造大价值。”公司董事长吴建华指着一把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竹椅自豪地说。

资溪县聚焦毛竹加工产业链,不断补链、延链、强链,吸引23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全年实现产值28亿元。

在资溪竹科技产业园一家企业的车间内,工人正进行竹产品加工。陈强/摄

在金溪,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同样强劲。走进秀谷镇褐源村芳樟基地,记者被郁郁葱葱的芳樟环绕,独有的气味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以前都是低产低效林,流转过来后种植芳樟,金溪香精香料企业大部分原料都来自这些林子。”当地种植大户方为平通过林权流转,种植了4800余亩芳樟,在管护正常的情况下,纯利可达每亩800至1000元。

近年来,按照“一个林长、一个产业、一个园区”的工作思路,金溪对“林长+香精香料产业”全面升级,现已落户香精香料企业共90家,集香料种植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产业链初步形成,全年营收107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天然香料生产基地和原材料集散地。

目前,抚州初步建成资溪毛竹、金溪香精香料、广昌林下经济等8大林业科技产业园,基本实现一县一林业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园带动,培育壮大376家现代林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全市林业二产产值达186亿元。

随着“林改”不断深化,赣抚大地青山绿水“流金淌银”,山区群众期盼已久的致富梦正照进现实。(辛颖)

 

编辑:吴梦婷 王蕊蕊(实习生) 审核:欧阳兴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