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造纸业曾如此发达
江西陶瓷早已天下闻名,你可知道江西造纸业曾经也很发达,这不仅是因为江西盛产造纸原料,更与江西的“耕读治家”、书院发达、科举盛行直接相关。
连四纸
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隋唐五代以后造纸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造纸材料丰富的长江流域出现了不少造纸中心。也就在这个时期,江西吉州生产的陟厘纸、信州生产的藤纸开始闻名于世,在开元、元和年间被列为贡品。而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他在咸通年间任江州刺史时,于九江造云蓝纸,将其送给好友诗人温庭筠50版,以为写诗填词之用,可见当时在江西造纸技术已经十分普及。
江西的造纸业在两宋及元代得到新的发展,吉州、抚州、信州、南康军等地,都有名品纸张出产,如吉州的竹纸、南康军的布水纸,以及抚州的茶杉纸、牛舌纸、清江纸等,都是文人常用的好纸。
明代前中期的主要纸张产地都在江西、浙江、南直隶等地。连七纸、观音纸为江西南昌西山官局所造,奏本纸由江西铅山纸槽所造,小笺红由江西临川纸槽所造。明代后期的竹纸、火纸、包裹纸、柬纸等,也多产于江西。
槽户多、规模大、民间经营、雇工生产,是明中后期广信府纸生产的基本特点,而铅山更成为了江西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纸品生产基地。铅山的造纸业,与景德镇的制瓷业、苏杭的丝织业、松江的棉织业、芜湖的浆染业,并称为明代五大手工业中心。铅山的造纸作坊主要集中在石塘、陈坊和横江,时有“石塘京放、陈坊连史、横江毛边”之称。其中,陈坊连四纸最为著名。它取料于毛竹,经72道工艺,长达一年生产期。其纸质清白莹辉,永不变色,明清贵重书籍、碑帖多用连四纸。
此外,吉安府的毛边纸,也是纸张中的名品。它以嫩竹为原料,易着墨,印刷清晰,经久耐用。毛边纸之名,起于晚明。当时南直常熟人毛晋的汲古阁刻印“十三经”“十七史”等典籍,特派人来江西选纸,吉安泰和等县出产的竹纸中选。选中的都在纸边加盖篆体“毛”字,遂有“毛边纸”之称,其名沿用至今。
与此相适应,江西的刻板印书业也趋向繁盛。至明清时期,金溪和婺源等地成为著名的刻书中心。尤其是金溪浒湾镇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刻版印刷基地之一,汤显祖的作品也多由此刊刻,由此被古人称为“临川才子金溪书”。
编辑:李孟玲 实习生朱金林
审核: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