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馥|旷野之韵:诗人笔下信仰与自然的交响—龚学敏《旷野》品析
旷野之韵:诗人笔下信仰与自然的交响
——龚学敏短诗《旷野》品析
四川/王典馥
在当代诗坛中,著名诗人龚学敏以其深邃的情感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构筑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哲思与美感的诗意空间,《旷野》一诗,便是他笔下的一幅壮丽画卷。该诗通过意象的立体组合、情感抒发的逻辑层进以及运用手法的巧妙呈现,展现了人与自然、信仰与存在之间的深刻对话,凸显深邃思想与艺术魅力。
一、意象选用:立体组合,营建出旷野的多维景观
龚学敏在《旷野》中,以“白纸”为起点,巧妙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旷野形象。白纸,作为创作的起点,象征着无限可能与纯净无垠的旷野,它既是物理空间的延展,也是心灵世界的映射。诗人进而引入“下雪的旷野”,这一意象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银装素裹、静谧而辽阔的世界,雪的洁白与旷野的广袤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庄严。
诗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落魄的邮递员”这一角色设定:他不仅是旷野中的行者,更是信仰的传递者。即便在风雪交加中摔倒,那身“绿色的制服”也如同春天的使者,为寒冷的旷野带来一丝生机与希望。这一意象的叠加,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更赋予了旷野以人性的温度与深度,使之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与情感张力的空间。
二、情感抒发:逻辑层进,强化从个体到宇宙的共鸣
诗人在《旷野》中的情感抒发,遵循着一条从个体体验到宇宙意识的逻辑层进之路。起笔,诗人聚焦于“落魄的邮递员”,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对信仰的执着与坚持,即便面对困境也不改初心。这种个人化的情感表达,迅速拉近了读者与诗歌的距离,让人感同身受。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的笔触逐渐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从“一封信”的传递,到“字的钉子”将写信人“钉在时间的木棍上”,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强化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永恒,更暗示了人类情感与宇宙秩序之间的微妙联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即个体的存在与经历,最终都将融入宇宙的大循环之中,成为时间长河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三、运用手法:巧妙呈现,形成语言与意象的交响
龚学敏在《旷野》中,展现了他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诗人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与思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意象,使诗歌充满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例如,“绿色的制服也如春天”,这一比喻赋予了制服以生命的色彩,寄寓着希望与重生的力量;“字的钉子,也会把写信的人钉在时间的木棍上”,则通过具象的“钉子”与“木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对记忆的铭刻与保存。
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如“下雪的旷野”与“绿色的制服”、“落魄的邮递员”与“坚定的信仰”等。这些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张力与冲突感,更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总之,《旷野》一诗,是龚学敏对生命、信仰与自然深刻思考的艺术结晶。全诗通过意象的立体组合、情感抒发的逻辑层进、表达手法的巧妙呈现,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既冷峻又温暖的诗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看到了个体与宇宙的共鸣、信仰与存在的交织、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至此,龚学敏以诗为笔,以旷野为纸,书写了一曲关于生命、信仰与自然的壮丽交响,让读者在诗歌品味中感受到无尽的精神震撼与思想启迪。
2024.10.14,于川南小城隆昌
【附】《旷野》原诗:
旷 野
龚学敏
唯白纸才能写出旷野,下雪的旷野
无论多落魄的邮递员,都会
不止一次地认为自己便是信仰
即使,摔倒在雪地
绿色的制服
也如春天
一封信,与给它封口的胶水无关
即使透明
那些字的钉子,也会把写信的人钉在
时间的木棍上
人之外,无论动物、植物、天气
包括大地自身,如何地暴虐
旷野总是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