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徐孺子文化研究者黄令山入驻江西号
原标题:
品味南州高士人格魅力 解读徐孺陈蕃友谊佳话
南昌徐孺子文化研究者黄令山入驻江西号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杜宇蔚报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自俆稚陈蕃佳话流传以来,跨越千载,后世称颂仰慕者不断。千百年前的唐代,文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汉代豫章名流徐孺子赞誉有加。千百年后的今天,又有一位南昌老人黄令山在热心研究并传播徐孺子文化。7月下旬,江西省人杰地灵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徐孺子文化研究者黄令山先生正式入驻江西号,续写江西徐孺子文化。

退休前后老人潜心研究徐孺子文化
东汉名士俆稚,字孺子,是江西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名人。这位豫章布衣名士,与时任豫章太守陈蕃曾演绎过一段求贤若渴、下榻夜谈的佳话。此段佳话,亦成为江西重要的文化历史财富。
作为中国《传媒》社江西工作站原站长的黄令山,被徐孺子尊师重教的品质以及他与陈蕃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所吸引。退休前,他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徐孺子文化,并小有所成。1997年,黄令山在媒体上《东汉名士徐孺子的留痕》一文,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带动许多人开始认识了解徐孺子文化。
“1999年,我从原工作岗位上退休。从那以后,我有了更多时间可以投入到徐孺子文化研究上。”黄令山说。他在南昌各地寻访与徐孺子有关的遗迹和故事,在故纸堆中找寻与徐孺子有关的点滴记录,力图为大家呈现一个真实完整的徐孺子。研究徐孺子文化的这几年,黄令山老人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因徐孺子文化而走到一起,共同挖掘南昌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黄令山表示,为更好研究和发扬徐孺子文化,2006年他们组建了“南昌市人杰地灵文化促进会”,自己并推举为副会长。“我的徐孺子研究工作终于不再是单打独斗了!”说起这个组织的成立,黄令山感慨万分。

老人满怀热情为孺子亭公园撰写楹联内容
位于南昌市西湖区的孺子亭,是为纪念徐孺子而建。历朝历代,当地人不断对孺子亭兴修或重建,期望代代传承徐孺子文化精神。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孺子亭周边逐渐被开辟成公园,建成湖水潆回、叠石成山、柳色成烟的孺子亭公园。风景秀美的孺子亭公园,吸引了众多当地市民和游客前来嬉戏游玩、领略徐孺子文化。
“看到徐孺子文化正重新被大家慢慢了解,我感到十分高兴。”黄令山告诉记者,孺子亭公园在此前的一次修缮过程中,曾邀请他为孺子亭撰写楹联内容。接到邀请的黄令山欣然同意,并开始为撰写楹联内容做准备。“为了不辜负这份邀请,为了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从短短一副楹联中就了解到千古流传的徐孺子文化,我翻阅了许多与徐孺子有关的史书、地方志、文人笔记等资料。”黄令山说。
经过数天的准备,结合徐孺子与陈蕃肝胆相照的友情事迹,黄令山写下了这样一副楹联:南州高士俆稚布衣下礼贤之榻,东汉名臣陈蕃太守尊尚德之才。短短十二个字,黄令山写出了布衣俆稚甘于平淡的高洁性情和太守陈蕃礼贤下士的爱才惜才。写好楹联后,黄令山和孺子亭公园找到书法家赵定群,把内容题写到孺子亭上。他说:“大家把这副楹联镌刻在孺子亭上,目的是让徐孺子和陈蕃肝胆相照的精神品质永世流传。”
7月下旬黄令山以“物华人杰文艺社”之名入驻江西号
2020年7月下旬,带着对徐孺子文化的研究心得,黄令山正式以“物华人杰文艺社”的名义入驻江西号,开始在互联网上传播徐孺子文化、传承徐孺子与陈蕃肝胆相照的友谊佳话。
建成于大约1759年前的孺子亭,历经千年风雨沧桑,静静矗立在南昌城内,默默向人们讲述着豫章人杰徐孺子的一生往事,传递着“徐孺下陈蕃之榻”的精彩故事。欢迎广大江西头条APP用户关注“物华人杰文艺社”江西号,让我们跟着黄令山先生的脚步,领略豫章名人徐孺子的人格魅力。
物华人杰文艺社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