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全珍:生命不息 奉献不止

2021-03-10 11:04 阅读
大江网萍乡频道

龚全珍老阿姨(萍组轩 供图

  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萍组轩、记者邓敏报道:龚全珍,1923年12月出生,1945年考入西北大学教育系,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与甘祖昌结为夫妻。1957年跟随甘祖昌回到沿背,在乡村教师的平凡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离休后,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坚定信仰,永葆党员本色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活一天就要当好一天的党员,发出一天的光和热。”1952年6月27日,龚全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这句入党誓言便伴随着她、激励着她,听党话、跟党走更成为了她一生的信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她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跟随甘将军回到家乡建设新农村,带领乡亲们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改变了家乡的落后面貌。

  改革开放后,龚全珍看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兴起,她心里很着急,便主动为党员群众和广大学生义务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报告。她从不在单位用餐,从不要单位车子接送,风里来雨里去,有据可查的报告就达到了1000多场。她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按时收看新闻联播,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对标对表党中央要求:“看看党中央有什么要求,我是一名党员,只要我还能做,就要贡献一点力量。”只要党有号召,她总是冲在最前头。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她公开承诺,“健康时每周去一次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病后不住特殊的病房,不用价格昂贵的进口药。生前最后一个月工资作为最后的党费上交。我捐助的5名贫困生要继续捐到毕业。”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带头响应党中央号召,虽然不是在职党员,但仍坚持按照在职县级干部的要求,把一个月的全额退休金2300元全部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组织。当全国脱贫攻坚的号角响起,她第一时间动员外孙金峰下到偏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定期走访慰问贫困户,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凡人微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又第一时间以个人名义捐款2000元,并通过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捐赠1万元,助力抗击疫情。

龚全珍老阿姨与孩子们在一起(李小斌 摄)

  爱岗敬业,坚持立德树人

  龚全珍始终扎根基层,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1957年,初到莲花县,龚全珍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坊楼乡九都中学任教,她二话不说,第二天就去上课了。后来,县文教局想调她到南陂小学当校长,担心她不愿意。龚全珍笑道:“我只要有书教,中学小学都一样。”

  在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岗位上,她辛勤耕耘、爱生如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在南陂中小学任教期间,有一名寄宿学生半夜发烧呕吐不止,龚全珍半夜起来,给他喂药、熬稀饭,彻夜未眠;她自己掏钱为贫困学生彭艳峰的父亲治病,并四处奔走,帮其母亲在县针织厂找到一份工作,同时鼓励彭艳峰安心努力学习,资助她念完了大学……听到哪个学生有困难,她就直接给学校送去生活费,看到哪个学生上不起学,她就自己掏钱负担他们的学费。

  多年来,龚全珍与许多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累计捐款捐物达10余万元,资助学生上百人。如今,年近百岁的她记性不太好了,但只要听到哪里有困难学生,她都牢牢记挂在心上,反复叮嘱爱心救助基金会的同志记得去走访慰问。遇到特别困难的,即使基金会已经给了爱心救助金,她总要自己私人掏钱再帮孩子们一把。对于这一切,龚全珍诚恳地说:“我做了大半辈子老师,学生对我来说就像是我的孩子,能帮一点就要帮一点。”

主题教育送学上门(萍组轩 供图)

  践行初心,无私奉献社会

  1986年,甘将军因病去世。龚全珍继承将军遗志,继续默默奉献着。她建立“龚全珍工作室”,义务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据不完全统计,甘祖昌将军去世后,龚老从她工资收入中先后捐出了10多万元,资助了100多名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2013年,她又创立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基金会建立以来,募集资金90多万元,帮助贫困群众上千名。

  今年98岁高龄的龚老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亲自去走访困难群众了,但在病床上她还时常念叨起帮扶对象,反复叮嘱三女儿甘公荣替她去看望大家。让她欣慰的是,女儿、孙子、孙媳都接过接力棒,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沿着自己走过的路继续前进。在她的精神引领下,萍乡市先后建立“龚全珍工作室”500多个,上千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投身爱心帮扶,涌现出上千名“中国好人”“江西好人”“萍乡好人”,萍乡成为了崇德向上的“志愿之城”。

宣誓(萍组轩 供图)

  艰苦朴素,涵养优良家风

  龚全珍不仅自己带头传承弘扬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还从严要求子女。一家人坚守甘将军的理想信念,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心系群众、勤恳踏实”的好家风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从不向组织上提要求,7个孩子谁也没有沾过“将军后代”的光。在她的影响下,儿孙们尽管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但个个品行端正、爱岗敬业。龚全珍曾动员二女儿甘仁荣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贫困的退伍兵。三女儿甘公荣,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是井冈山干部学院红军后代宣讲团成员,为全国各地学员讲课1000余场。90后的曾孙女甘迪,放弃了月薪8000元的城市工作,与当年跟随将军回乡的龚老一样,选择回到家乡沿背村,当起了月薪只有3000元左右的红色讲解员,给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讲述祖辈艰苦奋斗的故事。

  在半个多世纪里,龚全珍同志心里始终装着党、装着国家、装着群众。她几乎倾其所有去帮助素昧平生的人,少考虑自己,多惦记别人,不图名、不图利。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气势磅礴的豪言,但在龚全珍同志身上,却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与担当。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