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高自立勉励从未谋面的女儿自立自强
“你已二十余岁,不知是否结婚,如未结婚,可暂时不结婚,建议你先入学学习,学得一项专门技能,以便能在生活上自立。眼下你要多识字、写字,这样将来入学学习才更为方便。
我家无人参加劳动,生活困难,自在意料之中。我又还在修养,将来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地区工作组织上也还没有决定,家里的困难还靠你们自己克服。
信中得知你祖母尚健在,甚好。祖母一生勤劳、热爱儿女,现年事已高,不要让她知道我有病。我无法回来照顾她,望你们替我尽心照顾。将来她万一有百年大事,望及时告诉我,让我尽最后的孝心。”
这是高自立写给女儿高馥英2封家书的部分内容节选。
高自立出生于1900年,安源区青山镇源头村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萍乡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9月带领200余人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随部队到井冈山,历任红三军政委、红五军十五军政委兼军长、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监察委员会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中共七大代表、中共冀察热辽分局委员兼财经委员会书记等重要职务。他24岁结婚不到一年,便远离家乡参加革命。
高自立在2封家书中都提到想回江西,或回乡接女儿到身边生活,并反复叮嘱女儿要学会自立自强,多学习文化,却只字未提要找政府“关照”女儿。然而,直到他1950年1月9日因病在沈阳逝世,终未能圆骨肉团聚梦。1983年6月,他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高馥英虽未曾与生父谋面,但在父亲书信中汲取到强大力量,始终坚定父亲信仰,牢记父亲叮嘱,自强自立地生活。1983年8月,她在弥留之际,委托儿子高跃萍将2封家书及父亲生前用过的指南针、放大镜、钢笔等遗物捐献给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根据安源区委史志研究室提供相关素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