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银行” 为野生生物建一个安全的家

2021-09-19 21:00 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任何一次科考活动都是对人类体力、毅力的多重考验。科考队员采集到的生物样本,下一站将会去往哪里呢?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每一粒从野外采集来的珍稀濒危植物种子,都会在这里找到栖身之所,相当于一座大型种子银行。

总台央视记者 张艺瑾:这个纸袋里装的就是刚刚从野外采集回来的样本,我们打开来看一下,像这种细小的颗粒,就是植物的种子,接下来这些种子将会被进行清理和收集,这个重要的环节将在我身后的种子库里进行。 

 

 

存储是种子银行最重要的功能,采集到的种子在登记了身份信息后,就会入住到这样一个初干燥间里。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管理组组长 秦少发:这里显示的是温度湿度。 

记者:恒温恒湿? 

 

 

秦少发:是的,国际公认的双15的(标准)。 

 

 

秦少发:纸都是比较脆的,我们的袋子已经脆了。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初步干燥处理,采集来的种子慢慢脱水,避免了快速老化变质。此时,一些被包裹起来的种子也会显露真身,这种长条形的植物是木蝴蝶的果实,只有果实脱水干裂后,薄如蝉翼的种子才能取出来。 接下来,等待种子的第一次深度清洁。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清理员 李桂花:把里面的残渣分掉,把种子分出来,残渣多了,就占用我们的库存。 

记者:我看这都长得差不多,您是怎么区分的? 

李桂花:看它的形状,像这样长一点的是种子,像这个就是残渣。 

 

 

这些直径小于1毫米的颗粒是兰科的种子,要在分毫之间分离出残渣,这是对眼力的极大考验,往往一包种子就要分上一个星期。虽然过程繁琐但却十分必要,这项细致的工作完成后,种子的纯度就将达到95%以上。 

入库的种子不仅要干净,还要健康。下一步,种子将被送进这间X光实验室。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管理员 黄莉:这个是我们的X光机,现在就把我们的种子放进去,看一下这份,这里面就有好些是有虫蛀的。 

记者:像这样的就是有虫子的吧? 

黄莉:对,还有些可能有空瘪的情况,还有一些里面就变质了,通过X光我们能判断种子的健康情况,就像给人做体检一样。 

 

 

秦少发:这就是我们一个主干燥间,冷库就在干燥间里面。 

 

 

终于,在层层筛选下,再次干燥处理后的种子就将抵达-20℃的地下冷库里被长久保存。由于保存条件的严格要求,我们无法进入冷库拍摄,不过,从研究人员提供的影像里,我们能看到这里有5间40平方米的冷库,各种珍稀植物的种子整齐排列着。 

 

 

秦少发:种子的保存温度每降低五摄氏度寿命可以延长一倍,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寿命延长一倍,两个因子一控制寿命就可以延长很多倍。 

 

 

据估算,在这样的温度下,水稻和小麦的种子能存活3000多年,而棉花种子则能存活6.7万年之久。储存在此,野生植物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终极备份,使我国的生物战略资源安全得到可靠保障。 

 

 

总台央视记者 张艺瑾:科研人员告诉我种子库的保存方法就是把种子进行干燥处理和低温保存,但是也有一些植物它们的种子一旦被干燥处理就很容易坏死,那么这样的植物怎么保存呢?大家看在我身后的这样一个植物离体库里,有很多这样的瓶瓶罐罐,装的是不同植物的无菌苗,在这里可以实现缓慢生长,既不会长得特别大,同时又能保证数年之内依然存活。 

植物离体库工作人员 李村富:控制它的温度光照,添加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达到一个缓慢生长的目的。 

 

 

目前,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已保存植物种子10601种,占我国有花植物物种总数的36%;植物离体培养材料2093种。是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不仅保存了珍稀濒危种,还对我国的特有种以及具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进行了收集。 

灵活取用 生物资源库让种子随时“苏醒”

作为种子银行,不仅要有存储功能,还要能够灵活取用。该怎么把这样一座生物资源的贮藏宝库利用好?我们接着来看。

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一个重要的实验正在进行。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萌发管理员 李梅娟:你看我现在做的萌发(实验)都是2011年的种子,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检测这些库存种子的活力。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隔5到10年,都需要对种子进行一次萌发检测,了解种子的活力变化情况。如果种子活力下降到75%,就需要通过温室繁育或野外重新采集,来更新库存种子。同时,这个实验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模拟不同的野外条件,解开各类种子如何发芽的谜题。 

 

 

黄莉:萌发条件很多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要花很多的时间,查很多的文献,去尝试不同的条件。

通过萌发实验,沉睡的种子随时可以苏醒,真正进入可用状态。 

 

 

秦少发:这些数据信息我们是公布到网上的,就是我们存的这些种子可以分发利用的,我们放在了网站上,然后有人需要的就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来进行一个预订,来申请我们的种子去使用。 

 

 

从种子库分发出去的种子,不少都被用于新品种培育。通过杂交,野生近缘种中的优良基因被转移到栽培种中,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增强抗病和抗虫能力,以及承受气候变化的能力,就连风味和营养价值也能有所改善。 

秦少发:其实很多人都说美国的大豆多好多好是吧?其实我们的中国有它的野生近缘种子,就像野大豆现在是国家级保护的,所以我们将来从野大豆提起的一些什么抗性基因,我们自己也可以不断地培育出一些适合我们自己种的品种。 

 

 

野生种子撬动着巨大的农业产业,同时也在生态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少走出种子库的种子,最后重新回归自然,让物种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得以恢复种群、延续生命。 

秦少发:很多人都希望我们的种子永远存着,不要用,如果是真的被拿出去用的话,说明可能物种在野外已经受到一定的威胁了。 

记者:如果受到威胁的,拿出去就可以把它复原了? 

秦少发:是的,我们通过这个项目的话,让大家知道了什么物种是受威胁的,什么物种该保护的,就把急需保护的做起来了。 

 

 

通过种子库的大数据,矿区等生态受损区域,也能够根据自身气候条件,快速匹配到适宜种植的植物,进行高效的生态修复。 

近年来,为了发挥野生种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库已累计向124家机构分发共享13179份共522475粒植物种子。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