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赞“老表的风格高”

2021-12-10 11:27 阅读
江西档案

江西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商品粮产地、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素有“江南粮仓”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江西一直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是全国从未间断调出粮食的两个省份之一。

 

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江西累计外调粮食43.5亿斤,是当时全国调出粮食最多的两个省份之一,中央领导和兄弟省市曾多次称赞江西的义举。

1961年9月,周总理在南昌视察时听取邵式平省长的汇报

 

1960年江西完成

粮食外调15.5亿斤

1959年至1961年,被称为新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粮食问题。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江西连续三年遭受水旱灾害,也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到1960年,自然灾害情况更加严重。在北京召开的十六省粮食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专门找到当时的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对他说,去年全国有好几个产粮省,包括四川这样的粮食大省都遭了灾,估计今年生产形势也很糟糕,所以中央在粮食问题上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并言辞悬切地说:“江西已经调出了10亿斤粮食,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你们自己也有困难,但是,和别的省比起来,你们还是好的。所以今天我特来和你商量,能不能再增调两亿斤,支援中央,救救燃眉之急?”

 

杨尚奎向周恩来汇报了江西的情况,说:“灾情严重的地方,已经出现大批浮肿病人,个别县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公共食堂的‘饭’,基本上是红薯呀!”杨尚奎眼里含着泪,哽咽着说:“在猪肉、食油、禽、蛋之类都少到几乎没有的时候,一餐吃一斤米,就像吃根冰棒一样。干部直喊饿,我们不让喊,不让发牢骚。他们嘴一闭,牙一咬,挺下去。”

 

看到周恩来心事重重,眉宇间深藏着忧郁,杨尚奎答应回去统一一下认识,再勒紧一次裤带支援中央吧!周恩来高兴地笑了:“我就知道老表的风格高!谢谢你,尚奎同志,我代表中央和人民谢谢你!”通过全省上下努力,当年江西完成粮食外调15.5亿斤。

三年困难时期,江西是大米调出大省

周恩来用“3杯酒”

换3亿斤粮食

1961年,粮食灾荒形势依旧严重。江西省委考虑,这几年外调粮食较多,本省粮食也比较紧张,打算减少一点外调任务,初步意见是1961年外调12亿斤。不料,这个数字还是被突破了。

 

9月17日,周恩来刚参加完庐山中央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军委总参谋长罗瑞卿的陪同下,带着华东各省市的书记齐集南昌。周恩来此行的目的:一是故地重游。这是周恩来34年前领导八一起义后第一次回到南昌。二是解决国家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问题。

 

此前的庐山会议期间,周恩来先后找了9个省区的负责同志,商议计划之外的粮食增调事宜,结果收效甚微。借此次来南昌的机会,他希望江西能够在完成外调粮食12亿斤的基础上再增加3亿斤,于是有了后来“三杯酒、三亿斤”的故事。

 

当晚,江西省委在江西宾馆设便宴招待周恩来一行。宴会上,周恩来借江西主管农业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刘俊秀敬酒的机会,提出“干一杯酒,要增加外调粮食一亿斤”的条件,希望江西能够增加外调粮食3亿斤。刘俊秀表示很为难,说:“总理啊,国务院给我们的外调粮食任务12亿斤,我保证一粒不少,坚决完成。要再增加3亿斤,就是15亿斤了,怕有些困难啊!”

 

周恩来显然有备而来,他早对江西本年度粮食产量和人均口粮做过调查,心里有数,便笑着说:“我有调查,江西老表口粮水平比较高,还有储备粮,比严重缺粮的晋、鲁、豫好多了,增加3亿斤虽然有困难,但还是可以增加的。”

 

刘俊秀知道,周恩来要不是因为粮食困难重重,也不会在这种场合提这个要求。他坚定地回答:“好,就按总理的意见办。3亿斤就3亿斤!”

 

于是,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高兴地举起酒杯,连饮3杯,满面春风地说:“好啊,三杯酒,三亿斤!”多年后,当年随周恩来来南昌的卫士长成元功回忆说:“这一天可以说是总理几年来最轻松、最高兴、最满意的一天。”

 

于是,1961年,江西人民克服困难,仍外调了15亿斤粮食。(徐文颖)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