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欢乐丫山民俗,品客家时光年味

2022-01-18 17:11 阅读
大江网

  迎冬奥,温暖过年嘉游赣。

  来赣州,大美丫山客家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开始变得越来越淡了。传统民俗被渐渐的遗忘,那些欢乐时光也被留在了那个年代。

  1月17日下午,在大余丫山旅游景区农商街,一场丰富多彩、意趣盎然的民俗文化盛宴引爆全民狂欢。以古朴的形式,欢快的内容,完整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传统年味、年俗。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尽在年味街。

  舞龙舞狮现场,金龙献瑞,瑞狮迎新,鼓声隆隆;上腾下挪,上下翻滚,龙腾虎跃,快步亦稳。他们以舞龙舞狮的方式,在向他们的先祖祭拜,在告诉祖先,我们血脉相连,在向祖国展示客家文化的渊源。

  客家人打米粿的场景煞是热闹又好看。打米粿时,八九个壮汉一人一根用茶树条做成的米粿杆围着石臼,你上我下数番摧打,汉子们还会“黑罗”“哈罗”有节奏地高声呼喊起来,然后,几个人再用茶树制成的木槌有节奏地轮番捶打,待到将黄米饭打成极富弹性的泥状为止。黄米饭出臼时还要由一名力气最大的汉子将整臼泥状米饭高高举起来,用力砸回石臼,打一个响炮。响炮砸的脆,说明这家的米粿打得好,米粿打得好,也预示着新的一年这家的日子会更加红火。

  柴火灶是一种风俗传承的做法,而这种习惯农民们已经深刻到脑海中。在我国农耕文化中,农民是这种原始简便方式的忠实传承者和继承者。柴火灶是不仅是农家味道,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还体现着农民的朴实无华。

  这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使用的是一种手摇的老式爆米花机,形状像大肚子的葫芦,一端有摇把,一端是可以拧紧、拆卸的端盖。使用时,将用来爆的玉米、大米,一股脑地装进大肚子里,然后架在炉子上边烧边旋转,等到安装在摇把处的气压表显示合适后,搬离炉子,用扳手将控制端盖的弯头猛地一撬,一锅香喷喷的米花就跳跃着蹦了出来。

  丫山年俗街,客乡情依旧。火树银花不夜天,非遗乡俗舞龙、舞狮、打黄元,糖人、烫皮画、爆米花,香火龙、客家团年饭、篝火烟花秀、老电影……重温、感动儿时欢乐年记忆。

  溪水流淌着,鸟儿歌唱着,

  鼓声隆隆着,民俗传承着,

  年味演绎着,乡愁触摸着。

  传统年味,浓浓乡情。让所有客人在丫山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触摸着乡愁。(姚陈艳、代龙飞  供图: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中心  方明、代龙飞)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