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研究

2022-04-21 17:04 阅读
“江西省研学旅行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摘要:近年来,高校研学旅行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话题。文章在梳理国内外高校研学旅行研究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西省高校特色和优质资源的把脉,明确了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开发中应把握的科技类、文教类、艺术类、管理类、生态类等五大主题定位,提炼了属地化、品牌化、梯度化、融合化、联动化等五大开发原则,并基于属地精品开发、梯度重点开发、多元复合开发、分层联动开发四大视角提出了针对性开发策略。

  文章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万田户、刘金铃

  引言:2013年,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首次提出了研学旅行概念。2014年8月和2015年8月,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等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重视研学旅行,并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和2018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先后公布,包括空军航空大学航空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大连海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兴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以及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等。为弥补研学旅行人才短板,2020年高校增补旅游大类“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以上利好政策为推动高校研学旅行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并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高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他们不仅具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单一或多元学科背景,而且深谙教育发展规律,在制定切实可行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建设与完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上优势显著。此外,高校教学硬件设施相对完备且空间富足,如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校博物馆、高校动植物园、高校研究基地等,加上研究经费与科研团队支撑,其开发研学旅行的条件得天独厚。高校通过开发研学旅行业态,实现与基础教育发展的密切对接,充实基础教育元素与师资力量,推动研学旅行有效发挥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中小学生通过感受高校自然人文环境、体验专业实训基地、深入参与高校特色社团等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有助于增进对高校校园生活的了解,形成对大学学科与专业的感性认识,树立求学与求职理想,从而助推中小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在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江西省出台《关于推进全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结合我省特有的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建立一批适合中小学生的、包括知名院校在内的研学基地、营地和课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精心设计课程,灵活安排时间,建立课程体系。

  江西省拥有高校百余所,是一个文化教育大省。本研究立足江西高校,一方面着力挖掘各高校研学旅行资源优势,找准其主题定位,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使更多中小学生共享高校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旨在构建江西高校研学旅行产品体系,实现教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再生,丰富江西旅游新业态,并以江西省高校为案例探索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一般原则与思路。

  国内外高校研学旅行研究与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高校研学旅行研究综述

  对外文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显示,高校研学旅行并未引起国外学者的足够关注,研究成果更是屈指可数。因此,虽然国外名校游学活动在市场上热度很高,但理论研究明显滞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学旅行在国家层面的不断深入推进,高校研学旅行作为一个新名词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发展如火如荼,备受社会关注。但其理论研究状况与国外相似,仍然明显滞后于实践。对中国知网的检索显示,目前较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有3篇。陈桂珊等指出,地方高校开展研学旅行,不仅能直接解决各地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鲍瑜等基于营地教育驱动视角,提出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相关策略,主要包括高校资源特色型主题式开发、高校特色课程和当地资源融合开发、景校合一型研学基地标准化开发和高校外拓型专项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张红丽认为,西安市高校在学前儿童研学旅行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文景观、教学科研、辅助设施和连带整合资源方面。以上文献分别从高校研学旅行开展的价值与意义、项目与产品开发体系以及高校研学旅行资源整合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借鉴。

  (二)国内外高校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1.国外高校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国外的研学旅行市场化发展相对较早,有比较成熟与系统的开发、运营经验,研学旅行基地以自然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艺术馆、剧院、动物园、知名大学等场所为主要依托。其中,欧美知名高校通过凝聚自身品牌优势、整合强势教学资源,发展主题特色鲜明的研学旅行基地,其游学与研学旅行的发展独树一帜,让国内高校难以望其项背。

  如表1所示,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利用英语培训基地及其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研发了边游边学的浸泡式英语研学旅行项目;耶鲁大学凭借其全球领先的摄影技巧,带领学生探索镜头下的奥秘;纽约大学、哈佛大学先后推出“纽约大学艺术青少年戏剧营”“哈佛戏剧营”开发戏剧研学旅行产品;日本国立九州工业大学则开发了机器人科技研学旅行课程。

  2.国内高校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2012年,国内始创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让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聆听专家大师讲座,参与科学探索及趣味文体活动等,撬动了高校研学旅行巨大市场,共计50所国内著名高校响应并参与,其中有包括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内的37所985工程大学、13所211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教育部于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公布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营地”名单,空军航空大学航空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月宫一号”综合实验装置)、大连海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校史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等高校研学基地、营地均在列。

  近年来,浙江大学开展了“实践出真知,动手尝乐趣”研学活动,让中小学生感受高校科技发展前沿成果。中国科学院开展“走进昆明植物研究所,体验‘微’科技”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使中小学生了解科研过程,提高动手能力,体会科研乐趣。四川大学开展“揭开华西神秘面纱,get急救新技能”医学之旅,让学生们了解医学的世界,解锁急救技能。此外,中国海洋大学还开展了“登海洋科考船,感受海洋技术之奇妙”活动,让参与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大开眼界。如表2所示。

  江西高校资源丰富,但并非所有资源均可为研学旅行服务,在舍次求主、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本文拟对江西省各高校开发研学旅行的主要资源依托进行梳理,为框定开发主题、明确开发定位奠定基础。

  (一)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开发的主要资源依托条

  如图1所示。高校校园建设力求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艺术美、教育美的统一。在高校的校园布局中,山林、溪流、湖泊、步道等构成自然景观,散落其间的亭台楼阁桥舍馆室等人文景观更是不胜枚举。江西省作为一个教育大省,高校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据统计,江西共有211工程大学1所(南昌大学)及其他44所本科院校,高校具体名录及其研学旅行资源优势如表3所示(以本科院校为例,分院与独立学院未列出)。毋庸置疑,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资源无论是单体优势还是整合优势都非常明显,凸显出巨大的开发价值与潜能,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1.高校丰富的教学实训空间塑造多元化研学旅行体验

  江西高校教学实训空间类型多样、元素丰富,涵盖博物馆、重点实验室、图书馆、动植物标本室以及二级学院特色实训室等。如东华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赣南师范大学苏区博物馆与岭南植物园、上饶师范学院航空模拟舱与茶艺插花及鸡尾酒调制实训中心等空间,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

  2.高校厚重的人文历史资源彰显研学旅行活动文化内涵

  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是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因,如古朴厚重的先哲思想、古色古香的校园建筑、名人名家的至理名言等。江西高校的校园风光,如南昌大学镇楼大门、华东交通大学靖安校区仿古皇宫建筑、江西财经大学杏谭伫看亭等标志性景观,文化底蕴深厚,与高校历史沿革、学生学习生活印迹密切关联,故事代入感和文化激励因子强,赋予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丰富的文化内涵。

  3.高校特色研究课题链接融合当地研学旅行景观资源

  依托高校特色课题,利用专业综合实践室,组合本土自然型和文化型景观,开发研学旅行项目、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打造研学旅行产品,通过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直接引起学生内化知识的响应,从而有效落实课程实践性,是当前江西众多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如,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焦鄱阳湖湿地公园系统研究,可有效通过课题链接鄱阳湖景观资源,研发湿地生态与环境保护、候鸟知识科普等探究性研学旅行活动。

  (二)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的主题定位

  1.主题定位的总体思路

  笔者认为,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开发定位的总体思路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通过系统梳理江西各高校优势资源(品牌),找准各大高校的主题和特色;二是透过主题来串联高校,促进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开发与整合进程,形成具备系统性、可操作性的高校研学旅行项目、课程或产品。如,我们首先识别出华东交通大学的交通科技、南昌航空大学的飞行科技、东华理工大学的地质类技术分别为其优势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串联将这些高校研学旅行资源整合成同一类型的主题。

  2.主题定位的目标与原则

  定位的主要目标是谋划江西高校与旅游相融合发展的事业,找到各高校最特色最优质的资源,挖掘出适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主题,并打造研学旅行亮点和爆点,丰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产品供给,为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资源依托和创意依据。

  定位原则上,必须把握特色性原则(如赣南师范大学的脐橙研究技术,井冈山大学红色文化研究等)、整合性原则(如赣南师范大学脐橙研究中心+客家文化+岭南动植物标本馆等)、创新性原则(即尽量区别于市场上其他高校提供的研学旅行课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可行性原则(如在开发高校研学旅行产品时考虑研学主题是否具备载体、是否适合开发等)以及合理性原则(即江西高校专业众多,但并不是每个专业均适合转化为研学旅行资源并进行开发)

  3.主题定位的具体方案

1)  科技类主题。江西省拥有科技类优势资源的高校众多。如,南昌大学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可将其定位为食品科技类主题;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专注农业科技类的大学,可以将其定位为农业技术类主题;南昌航空大学的航空技术在全国享有盛名,可将其定位为航空科技类主题等。详见表4。

  2)艺术类主题。一些艺术类高校,因为专业性强、特色突出,其主题定位的精准化程度较高。如江西服装学院可直接定位为服装设计类主题,景德镇陶瓷大学则可定位为陶瓷艺术类主题。详见表5。

  3)文教类主题。如,赣南师范大学为目前国内研究客家文化最前沿、最深入的大学,拥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可以将其定位成客家文化主题;九江学院、宜春学院以及井冈山大学等根据其学术造诣与地缘优势,可以分别定位为庐山文化主题、宗教文化主题以及红色文化主题等。详见表6。

  4)管理类主题。江西财经大学具有突出的财经类学科优势,拥有优质的科研与教学团队,产业类、经济类、金融类等研究中心实力雄厚,适宜打造经济管理类主题;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等则可聚焦旅游管理学科专业上的教学与实习实训空间资源优势,定位为旅游管理类主题。详见表7。

  5)生态类主题。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专注鄱阳湖生态研究多年,在鄱阳湖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造诣较高,可定位为鄱阳湖生态主题;景德镇学院对江西特色植物研究及栽培有一定建树,可将其定位为江西特色植物主题。详见表8。

  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开发的总体思路

  开发的总体思路为:开发以江西省高校为目的地的研学旅行课程,打破对传统旅游景区资源的依赖,全面拓展与整合各类社会研学旅行资源与空间;将具有浓重学习氛围的大学校园作为目的地,改变学生的原有思维,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在旅行中研学,在研学中旅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发高校研学旅行产品时,关注知行合一,强调游中学、学中游理念,让学生不仅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不一样的方式来学习体验;高校研学旅行中,注重学生个体实践和本人情感的投入,使学生日益成为“健全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和才能。

  (二)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开发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资源,是为了打造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产品体系,增加市场的有效供给,提高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在开发高校研学旅行资源的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

  1)属地化原则。北京、上海等地名校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影响力大,是全国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自然对全国学生的吸引力最强。相较之下,江西省高校尤其是其中的地方性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开发吸引的人群主要是当地中小学生,对外省中小学生吸引力并不强。因此,对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资源进行开发时,应重点关注当地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需求。

  2)品牌化原则。即紧密围绕江西省高校及其研学旅行资源的品牌优势及其特征,挖掘亮点、打造特色品牌。如江西师范大学的鄱阳湖生态研学旅行课程,赣南师范大学的客家文化研学旅行课程,东华理工大学的地质研学旅行课程等。

  3)梯度化原则。即各高校开发研学旅行应以品牌专业、重大项目或重点课题为核心,逐步拓展至大众专业、普通项目或一般课题。如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所和鄱阳湖生态研究院依托差异化研究特色,可设计不同梯度的研学旅行活动,形成连带效应。

  4)融合化原则。高校专业、研究课题及实验室等众多,如果研学开发仅仅专注于其中一个方面,不仅会显得产品单一,还会形成资源闲置。反之,如果将多个课题、专业或研究进行组合,不仅可以丰富研学产品,还能提高中小学生的研学体验度。如赣南师范大学可以将脐橙研究所、客家文化和岭南动植物园组合成一条精品研学线路。

  5)联动化原则。在同一区域内可以将多个高校的研学课程整合,形成区域联动型高校研学旅行课程。例如,南昌航空大学“天宫开悟”研学基地、东华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江西中医药大学药植园等主体可以有效联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的联合研发与互动营销。

  (三)具体开发策略

  在系统梳理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及其主题定位,并厘清开发总体思路、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笔者综合考虑了各高校研学旅行产品与课程的文化特质、主题组合、市场需求以及可操作性、流程化与体系化等方面,提出了如下具体开发策略。

  1.属地精品开发策略

所谓精品开发,就是挖掘与整合江西省高校能够体现江西特色文化、资源的主题内容。如表9所示: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生态重点实验室,可以开发鄱阳湖生态专题类研学旅行课程,因为鄱阳湖生态是江西省内独有的生态资源,专题营的创办可更好地传播江西省的特色文化资源;而赣南师范大学是国内研究客家文化比较前沿的单位,开展客家文化专题研学不仅能够传播江西文化,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客家文化。此外还有九江学院的庐山文化和井冈山大学的红色文化等,都可以按属地精品策略进行开发。

  2.梯度重点开发策略

  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名单中,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在列。除此之外,江西省首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名单中(64个),有8个本科院校基地,具体包括景德镇陶瓷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天宫开悟”航空航天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江西农业大学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东华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江西理工大学水资源健康循环实验室、井冈山大学生物园、赣南师范大学南岭动植物标本馆、江西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实践基地。此外,2018年10月11日,东华理工大学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应将上述名单中的学校作为开发的第一梯度,深挖、整合其特色资源,形成重点型研学旅行产品。如,江西中医药大学开发的“我是小中医”高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通过参观中医实验室、学习中医简单推拿、了解中医药营养膳食等活动,推动了中小学生对中华医学国粹的深度认知,成为江西省高校研学旅行的拳头产品。

  3.多元复合开发策略

  江西高校有各种主题类型的课题、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众多主题可以组合形成丰富的高校研学旅行产品体系。如表10所示:南昌大学“食品科技类+汽车制造技术+医学”等可形成一条多日游高校研学旅行产品;赣南师范大学“脐橙研究所+客家文化+岭南动植物园”等可打造成多日游复合型研学产品。这种复合型的高校研学资源的开发,既丰富了高校研学产品的内容,又加深了中小学生的研学体验度,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联动开发策略

  1)区域联动开发策略。同一区域内往往聚集着多个高校,市场上的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更倾向于同一区域多个高校联动开发产品。如南京汇景研学开发南京高校研学资源时,就是将南京市内高校,如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一起打包整合,形成一个联动型高校研学产品。江西省高校开发研学旅行产品时,也可采用同种策略,详见表11。`

  2)校景联动开发策略。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研究中心和周边连带景区、博物馆、城市规划中心等结合形成校景合一的精品化线路。如南京汇景研学开发的南京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将高校校内资源与南京市区内博物馆、中山陵等景点组合形成多个高校研学旅行产品。这种思路在江西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中可加以借鉴,如表12所示:九江学院可开发庐山文化研学旅行产品,课程中除了在校内学习外,还可选取一天对庐山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入地体验庐山文化;井冈山大学开发红色研学旅行产品,除了在校内参加红色知识竞赛与学习外,也可加入校外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五指峰等景点,既能增加学生体验,又能深化所学的红色知识;上饶师范学院则可利用方志敏研究中心的学术积淀,围绕方志敏“清贫”文化展开想象,将校景联动资源开发策略用到极致。

  3)文化联动开发策略。文化联动开发就是将具有文化联结点的不同高校进行整合,打造跨区域组合的文化主题类研学旅行产品体系。如表13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研究在江西师范大学和九江学院都有研究中心,可以将两所大学的资源优势进行组合,形成一条专门围绕鄱阳湖生态的研学旅行线路;井冈山大学对井冈山地区的红色文化研究、赣南师范大学对苏区红色文化的研究亦可进行组合,形成一条红色文化联动型的研学旅行产品;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陶瓷技术、景德镇学院的陶瓷技术和萍乡学院的工业陶瓷制造技术则可组合成陶瓷文化的学旅行产品体系。

  结语

  本研究立足于研学旅行资源严重泛化、但又明显供给不足的现实。尽管本文主要聚焦江西省域范围高校,但因为对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开发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成果依然具有代表性与普适性,对全国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开发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在高校研学旅行研究、高校产学研转型以及新型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2020年,高校增补旅游大类“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全过程的学理支持与现实支撑。

  高校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丰富,叠加效应显著,发展高校研学旅行必须抓住高校特有的品牌资源优势,如高校特色学科、人文精神及可组合的相关旅游资源等,找准资源开发与整合的主题定位,通过合理的策略体系构建,形成自身独特的研学旅行发展项目。同时,面对目前高校研学旅行乱象频发的现实,无论是研究者还是产业实践者,都应该秉持教育者的初心与情怀,树立研学旅行发展的精品与经典意识,塑品牌、重人才,努力带给学生安全、深度以及倍受尊重的研学旅行体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