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代”守山护林27年 只为心中那一片绿

2022-05-22 10:45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江修兴报道:绵延500余公里的武夷山脉高峻雄伟,层峦叠嶂,横亘在赣闽交界。郁郁葱葱的青山,还有清澈见底的河水悠悠流过,程林27年来守护着这幅“美丽画卷”,用双脚去丈量,用真心守护武夷,践行着自己心中的理想。

大雪守山52天 吃了52天面条

“要把林业科学技术带给老百姓”,作为一名守护在深山老林的“护林员”,一名生根在江西武夷山的“土专家”,这是程林一直在践行着的理想。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两省交界处,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首批国家公园之一。

武夷山之所以能获批国家公园,不仅与其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关,也与幕后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深处,守护那一片绿的“生态卫士”密不可分,却鲜有人关注。程林,就是其中一员,他是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管理科科长,一名守护自然资源而无私奉献的“生态卫士”。

武夷山保护区于1981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区建立之初,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电力、电话不通,条件异常艰苦。

当初办公场所设在叶家厂,是共大林场的一个伐木区,房屋非常简陋,四周都是荒山野岭,人迹罕至。进出山只有一条伐木用的简易公路,打个电话要到20多公里外。吃的用的都要从山外运来,碰到冬季大雪封山,交通中断,就只能节衣缩食,甚至忍冻挨饿。2008年保护区遭受特大冰冻灾害,由于大雪封山,时任叶家厂管理站负责人的程林连续52天坚守管理站,吃了52天面条。

自1996年程林毕业后自愿分配保护区工作,一干就是27年。多年来,他在巡山护山、科研管理等多个岗位工作过,林区山高路陡,全靠双脚去丈量,一套迷彩服、一双解放鞋、一套调查工具等是他的行头,翻山越岭一趟要走十几公里,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等到结束一天的工作返回驻地时,早已是满天繁星。

程林说,我的父母都是保护区第一批职工,在这长大,因为自小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选择回到这片土地工作。

遇到虫蛇是家常便饭 偶尔有“惊喜”

每天清晨,程林便开启了上山开展野外工作。“我们一般早上7点出门,在茂密的山林几乎无路可走,需要不时用双手扒开荆条,或用绕开密密麻麻的荆棘,跋涉前行。”程林说。

长期在山林里工作的人,被虫蛇叮咬是常有的事,一不小心碰到皮肤,立马起红包或红斑块,程林说,夏日的蚊虫叮咬、毒蛇的贴面而过,让他不堪其苦又胆战心惊,时常还被突如其来的雨水淋成落汤鸡。

所以进入山林程林一般要穿迷彩服,扎紧裤脚、袖口和衣领,做好防护措施。他始终以苦为乐,坚定着为党和人民守护青山绿水的信念。

1999年,程林与同事们开展野外调查,在赶往样地的途中,突然两米远处传出一声闷吼,大家马上意识到是黑熊在叫,本能反应一动不动。“好在中间生长了一排茂密的肿节竹遮挡了一下,黑熊正在掰竹子吃,突然看到一群人出现可能也吓到了,但是发现我们没有攻击它的意思,僵持了十多分钟后,才扭头朝着深山里跑了。”回忆起当时的一幕,程林还是心有余悸。等黑熊走远,大家才反应过来,脸上也慢慢有了血色,才发现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但作为家庭的一员,程林对家庭有太多太多的亏欠,这一切的一切,他只有默默无闻地忍受。这就是程林,一位守护在深山老林的“护林员”、一名生根在江西武夷山的“土专家”,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科研监测、保护工作者。

也正是由于一代一代干部职工40年如一日的坚守和风雨历程,不懈努力,完成所有类群的资源调查,奠定了以中国特有濒危雉类黄腹角雉、中国特有濒危兽类黑麂和中国特有孑遗植物南方铁杉为代表的“黄岗三宝”,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够发挥人才优势的科研监测道路,使保护区的科研监测水平和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更多阅读,请点击>>

【专题】江西生物多样性保护“每周一星”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