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是绘画好?还是书法棒?

2022-06-16 11:39 阅读
平常心得

    毫无疑问,八大山人在中国绘画史和中国书法史上都是站得住、立得起、叫得响的人物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画、书、诗、印,造诣深,成就高,前两者的成就更高,八大的绘画独树一帜,八大的书法别开生面,他在这两个领域都有长期的探索,都创作了众多的作品,都有着鲜明的个性,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他在这两个领域都具有两个历史意义:对以往的传统有继承、有创新;对后来的发展有启示、有影响。所以,说八大山人在绘画和书法两个领域都是殿堂级的历史级的顶级大师,是毫不为过的。

    如果拿八大的绘画和八大的书法来比,哪个更厉害呢?

    比来比去,结论是:不知道,很难比,没得比。比如,八大的朋友石涛虽然坚决认定八大的“书法画法前人前”,但他只是说八大的书法和绘画都大大超过了前人,至于书法与绘画孰强孰弱,石涛则避而不说。

    但是,八大山人的绘画、书法毕竟太炫丽夺目了,让你不能视而不见,绕不开,躲不过,人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八大的画和八大的字作比较,在不少人眼里,八大的书法水平高于其绘画水平。如清人邵长蘅说“山人工书法”,清人龙科宝《八大山人画记》说“山人书法尤精”,近人黄宾虹也认为八大是“书法第一,画第二”。就与其他人比较而言,周士心说:“明末四僧书画,可称春兰秋菊各擅胜场,然而,论书法应为四僧之冠,八大当之无愧。”[1]这些评语只是一部分人的观点,但人们一般同意,八大的书法名气常被绘画名声所掩盖了。

    也许,这个问题可以换个角度来问:八大山人的绘画与书法,怎么看?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影响?

    1、八大的画影响了字,字中有画;八大的字也影响了画,画中有字

    张庚先生曾用“苍劲圆晬”四字来赞誉八大的笔墨美。“苍劲”是指运笔有力,笔力扛鼎,有内在的劲道;“圆晬”即丰满、圆润、不单薄、有生气。[2]这种线条美既表现在书法中,也表现在绘画中。八大画过许多荷花,他的荷梗就是中锋用笔,直接用篆书笔法写出的。比如,《晚安册》之八《荷花》的那几根荷柄,就能看出书法是如何影响了绘画。   

《安晚册》之八《荷花》,《八大山人全集》第2册第325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八大始终像篆书一样以中锋行笔,画出那修长、流畅的荷花茎干,笔锋内敛,柔中见刚,一笔成之,如棉裹铁,如圆柱体一般浑厚朗润,有外在的立体感,又有内在的力度与劲道。有人评价:这种荷茎的线条行笔就是当作篆书用笔来观赏也可谓上品。此论不假。

    相比以书入画而言,八大以画入书的成就更为显著,在艺术史上的意义就更为重大,因为八大以前,书法一直影响着画法。到了八大,画法才真正影响到书法。八大将“画法”用之于“书法”,有意将汉字固有的结体空间和布局安排析解之后重新组合,或有意压缩或张大某一空间,或有意使用异体字改变书法的构成因素,使字里行间的大小错落、疏密相间、跌宕起伏,因字生势,画意盎然。《安晚册》的“安晚”及晚年经常书写的“涉事”等,

《安晚册》之一《引首》,《八大山人全集》第2册第325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看“安”和“晚”两个字,都是夸大了字体的中间部分,上下两端收缩,这都是把画法引入了字法。

    再看《河上花图卷》(72岁) 上的题画诗——  

 《河上花图卷·题画诗》,《八大山人全集》第2册第440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就像这幅绘画是一篇杰作一样,整首题画诗的运笔、结体、字法、章法,也是一篇杰作,就是把它当作画来欣赏,也特别有意思。你看其中的“郎”和“斜”这两个字的最后那笔竖画纯以篆书笔法写出,刚劲浑圆,劲道十足,弹性亦十足,人称“金刚杵”,如果把它和画中的荷花的荷梗比照起来看,就可以发现八大山人是将画荷茎的笔法运用到书法中来了,画荷,如同写字,都是篆书的中锋运笔呀。

    八大就是以书入画和以画入书,最后达到书画的完美契合。

    2、八大的画和字都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和精神的气象:画如其人,字亦如其人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就是写字,而写字和写字的人是密切相连的。

    八大的字有着八大的情绪发泄,有着八大的生命表达。看八大的字,你会觉得它是活的,你是在听八大诉说,你在看八大表达。八大书法,线条珠圆玉润,骨力洞达,结体出奇制胜而又出自天然,章法生动灵秀,意境高远,简约孤寂,超凡脱俗。一件有一件之妙,一字有一字之态,不求工而愈工,极尽翰墨之妙,无论是笔法、字形,还是结字、章法,一看即知为八大,识别度极高。

    3、八大的书画合一,绘画和写字都汲取了对方的特点,又形成了画或字自身的新特点与新成就

 八大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但同时在书法和绘画两个领域都达到相当的高度,还能自觉地把书法和画法结合起来。就中国美术史来看,一直是书法对绘画在用笔方式上施加影响。但八大山人改变了这一情况。八大山人画荷花的茎梗,便极有书法线条流畅之美,浑然天成,不刻意求工;了无牵挂,不瞻前顾后;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八大的书法,在字态字形上,有强烈的造型意识,他的单字的字形结体,在空间处理上,匠心独运,即他对一个字的各个部首之间的摆布、分割、重组、整合、对比,极有艺术性。单独一字,便可当画来欣赏。他的线条迂余委曲,容与徘徊,有节奏地参差着、错落着、掩映着、排列着、堆叠着,在空间流布,简直就是美妙的一篇乐章。[4]

    八大的书法,无论是单字的字形结体,还是整篇的章法布局,都有绘画的影子。八大善于把写意画的笔墨和空间图形渗入书法之中,他后期书法用笔越来越简练,笔画的长短、欹正、穿插各不相同,如其绘画用笔一样丰富精练,八大墨法苍润奇古,浓淡合宜,晚期书法中多渴笔,显然是受到山水画干笔皴法的影响,如《书画册》(1693,68岁)之十三《书法》:   

《书画册》之十三《书法》,《八大山人全集》第2册第286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如何欣赏这幅作品呢?一是看八大对字的结构处理变化多样,如开篇的“宋”和“家”两个字,放大中间结构,缩小下部空间,形成疏密对比(图中箭头所指),“灿烂”两字(图中圆圈所示)是缩小左偏旁,扩大右偏旁,形成字的大小、疏密、枯浓的变化。二是方折写成了圆折,看作品中开头“宁”“家”两字的宝盖头、再看“南”字(图中方框所示),横折都写得很圆,有一个弧度,既显得圆融流畅,又放大了字体内部的空间,具有很强的造型感。三是整幅作品大小错落,正欹互补,观者的欣赏过程,就如同书者的书写过程一样,有一种生动流畅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四是整幅作品墨色的枯浓变化非常强烈,对比鲜明,可以看到清晰的用笔蘸墨点,具有很强的节奏感。[4]五是结尾那个字,我们又看到了八大体中的那鼎鼎有名的“金刚杵”,那遒劲有力的那一笔,直贯而下,为全篇做了一个精彩的结束。

    4、书画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八大在实践中做到了书法和画法的相互影响,相互统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理论上还有自觉的总结。八大1693年(68岁)在《山水册》之五题识中说:“昔吴道元学书于张颠、贺老,不成,退,画法益工,可知画法兼之书法。”“吴道元”,即唐大画家吴道子,书法学习张颠(张旭,唐代书法家)、贺老(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八大山人的这句话是说:张旭、贺知章的书法虽然没有帮助吴道子在书法上达到多高的成就,但对其作画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可知画法兼之书法。

    八大在临李北海《麓山寺碑》题识中又说了另一层意思:“画法董北苑已,更临北海书一段后,以示书法兼画法。”

    “画法兼书法”也好,“书法兼画法”也罢,八大山人的这两次题识都是强调“书画通一”这一美学命题,可见他是何等重视两门艺术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他在书画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到了极致。

 

    八大山人是中国书坛与画坛的巨擘,是中国“书”“画”高原上耸立起来的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

    杨琪先生说:如果说中国15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倪瓒,16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徐渭,那么17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就是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最杰出的贡献就在于把文人写意花鸟画推向了发展的顶点。[5]

    300年来,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奇情逸韵、拔立尘表,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巨匠,一直领袖群伦,如同一棵屹立于艺术之林葱郁古木,长青不衰。他不但开启了清代“扬州八怪”的先河,近代画坛上如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张大千、刘海粟、潘天寿、李苦禅等一代又一代的名家大家,无论是笔墨的简练概括,或是松图布局,还是意境神韵超迈,都不同程度地汲取过八大的营养,深受其影响。

[1]周士心:《八大山人及其艺术》,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74年版,第138页。

[2]沈名杰:《画法兼之书法——八大山人画中书法的意境美》,转载于《八大山人研究大系》第八卷·上,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170页。

[3][5]邵仲武 张冰:《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转载于《八大山人研究大系》第八卷·上,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96、97页。

[4]崔自默:《八大山人书法的启示》,转载于《八大山人研究大系》第八卷·上,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48页。

[5]杨琪:《你能读懂的中国的美术史》,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27页。

 

本文根据拙著《不语禅——八大山人鉴赏笔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6篇第1节和结语进行改写而成。


 

作者:姚亚平
编辑:陈婷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