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歌不断 玉茗花开满庭芳——第八届江西艺术节·第十二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述评

2022-09-29 15:49 阅读
文化月刊杂志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2022年8月15日至9月17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抚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第八届江西艺术节·第十二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集中展演活动在江西抚州举办。来自江西省内的37台剧目和省外的2台交流演出剧目竞相登台,各放异彩。

  每三年一届的玉茗花戏剧节是江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门类最多的戏剧展演活动,也是全省人民的一次文化盛会。本届戏剧节展演剧目剧种多样,题材广泛,形式丰富,风格各异,充分彰显了江西戏曲的丰厚底蕴、优秀传统和创新活力,也是对近年来江西戏剧艺术生产及人才队伍的一次集中检阅。

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创演剧目: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剧照

  百花齐放,地方剧种迎来春天

  江西戏曲资源极其丰富,是汤显祖、蒋士铨、周德清等杰出戏曲家的故里,又是弋阳腔、宜黄腔等古老戏曲声腔及采茶戏的故乡,赣鄱大地生动演示了中国戏曲这一艺术形态从产生到成熟直至鼎盛的整个动态的历史进程,至今仍以丰富的剧种样式为国内戏曲界所瞩目。

  本届戏剧节参加初评及展演的剧目涵盖江西现存所有26个戏曲剧种,其中15个濒危剧种均有参加展演,这是多年未有之盛况。参演剧种既有当下生存态势较好的赣剧、赣南采茶戏、高安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等剧种,也有在戏曲史上声名显赫但近代以来一度沉寂的弋阳腔、青阳腔、宜黄腔、旴河高腔、宁河戏、西河戏、东河戏、婺源徽剧等古老戏曲,另有曾经鼓寂箫沉、鲜为人知的赣东采茶戏、袁河采茶戏等稀有剧种。此外,展演剧目还涉及话剧、民族歌剧、山歌剧、独幕剧、情景剧、木偶剧、儿童音乐剧等多种戏剧类型,百花齐放,竞相争艳,为观众带来多种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难能可贵的是,本届戏剧节全省各地参演积极性空前高涨,共有64个院团的113部作品参与申报。江西省赣剧院、九江市演艺交流促进中心、新余市采茶歌舞剧院、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等均报送了四个以上剧目。不少作品虽未参加集中展演,但亦各具特色,彰显剧种魅力,既有省赣剧院复排的弋阳腔“江湖十八本”之一的《定天山》与新创《血火熔炉》,万安县、会昌县新创采茶大戏《山乡红旗》《盘山魂》,也有民营剧团如玉山县玉投赣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梁祝姻缘》和贵溪罗河青年赣剧团《三女抢板》《绣花女》等传统大戏,以及余干东韵艺术团大型话剧《大山深处红飘带》。

  古老剧种能在舞台上焕发光彩,民营院团能在各地奔走活跃,得益于江西近年对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重视。自2017年以来,江西先后出台《关于振兴江西地方戏曲的实施意见》《“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十四五”时期濒危剧种保护扶持方案》等多个传承发展戏曲的方略,通过创设省文化艺术基金、推进“一县一团”政策、加强对基层文艺院团的业务指导和队伍培训、加强濒危剧种人才培养及传统剧目复排展演等各项举措,进一步传承发展地方戏曲。深耕细作终于开花结果,江西戏剧重新出现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象。

江西省歌舞剧院创演剧目:原创民族歌剧《山茶花开》剧照

  好戏连台,不同题材交相辉映

  就剧目及题材内容而言,本届戏剧节省内集中展演剧目包括大戏24台,折子戏13台(含小戏47个),均系近年涌现出的优秀剧目。其丰富多样,内涵深厚,既有追忆峥嵘岁月的革命历史题材,也有讴歌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还有一批以古鉴今的新编历史剧和极具传统韵味的复排剧目。

  本次展演中,革命历史题材剧因其崇高的革命情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广受好评。作为开幕式演出剧目率先亮相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讲述了被苏区中央银行雇用的赣南青年马夫“骡子”,在红军排长掩护下携带黄金突围,最终从“诚信”走向“信仰”的故事,是一出传统道德与革命文化交融淬炼铸就的红色寓言喜剧。

  同样反映个体成长蜕变的还有木偶剧《红星照我去战斗》和高安采茶戏《红色货郎》等。前者讲述了大龙、小龙兄弟在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茁壮成长的故事,后者则揭示了货郎陈康从唯利是图的小行商成长为红军战士的心路历程。

  书写红色故事,探寻生命价值,是革命历史题材剧的鲜明特色。如兴国山歌剧《苏区干部好作风》以苏区时期先进典型谢名仁、谢昌宝、李美群、刘启耀为原型,展现了苏区干部模范带头、争创第一等的优良作风。话剧《永远的信仰》通过对“小井医院”等真实故事改编串联,讴歌了坚定的革命信仰。

  萍乡市采茶大戏《一枝枪》取材于“莲花一枝枪”的真实革命历史,全剧通过传枪、搜枪、分枪、钓枪、熔枪、追枪、合枪七场戏,艺术还原了革命群众为保存火种付出的巨大牺牲,塑造了性情各异但满门忠烈的革命英雄形象。遂川采茶小戏《泣血红印》则再现了土地革命时期遂川人民翻身掌大印的烽火岁月。类似作品还有《信丰老俵曾纪财》《六棵桂花树》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红色剧目从女性角色切入,或展现人性的温暖,或演绎情感的波澜。《三女跳崖》讲述了安福武功山区三位女红军为掩护群众及战友而被敌人围困,遂舍身跳崖的故事,着力塑造了李发姑英勇无畏又指挥若定的红军女部长形象,也用二重唱形式抒写她与段营长的红色爱恋情怀。万载花灯戏《李更探监》在突显革命先烈罗纳川坚贞不屈的同时,演绎了缱绻情深的夫妻之情。

  独幕剧《一生一梦》以革命烈士遗孀池煜华守望丈夫七十余载的感人事迹为蓝本,讲述了老人坚定的信念及坚贞的爱情。情景剧《琇红》则通过一个女裁缝的视角,展现了第一面军旗诞生的过程。类似剧目还有采茶小戏《借灯》《呐子声声》《秀妹子》,在庄重叙事中展现女性柔情。

  与时代相连、与生活相牵的现实题材作品,绕不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时事热点。如原创民族歌剧《山茶花开》描写了在第一书记唐猛的带领下,赣南山村茶岭村的乡亲逐渐改变安贫认命的思想,依靠发展红花油茶产业化经营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生动塑造了一个“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肩上有责任担当”的扶贫书记形象。

  南昌采茶戏《抚河三道湾》讲述了刘新民到罗塘村开展脱贫帮扶工作的曲折历程,并巧妙观照到人民群众面对疫情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时代主题。赣剧《唱支山歌给党听》围绕畲族青年雷春光返乡创业打造茶叶知名品牌展开,呈现了上饶畲乡的风土人文和精神面貌。

  宜春采茶戏《明月山的崽》讲述了以“明月”为代表的年轻人不惜放弃大城市光鲜的工作,回到家乡重新创业的故事。这些作品大都跳出同类题材窠臼,用新路径新方法写出扶贫新剧。还有一些扶贫小戏用短小的形式讲述着新人新风,如独幕剧《你得听我的》,抚州采茶戏《红·黄·绿》《清零》,南康区采茶戏《等你来》通过对各色人物的描写刻画,致敬奋战在扶贫路上的攻坚者;采茶戏《富在深山》《梧桐树下》《跳动字节》及越剧《幸福暖“羊羊”》等则展现了当代城乡发展新面貌,气氛热烈欢快。

  故事内核具有时代意义或示范效应,使先进人物题材在现代大戏中得以占据一席之地。吉安采茶戏《杜鹃花又开》取材于革命老人曾志的事迹,围绕母子情怀、家庭教育等展开故事,表现了一位永葆本色、清廉朴实又具有母性柔情的老革命家的风范。赣剧《生命至上》描述了曾消灭血吸虫病的余江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再度挺身而出的感人故事,重点刻画了一家两代共产党员时隔60多年作出的相似抉择。以英模人物李进明为原型创作的旴河高腔《忠诚》,则把焦点对准人物内心波澜,透过数次人生抉择书写其对党和军队的无限忠诚,展示了古老剧种的现代魅力。

  此外,还有引入教育“双减”热点的采茶戏《旋转的书包》,关注现代养老问题的采茶戏《老树新芽》,聚焦“扫黑除恶”斗争的情景剧《光的颜色》,批评社会不正之风、倡导见义勇为的话剧《公民意识》等,聚焦当下社会问题,题材立意新颖而深刻。

  新编历史剧选取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或故事,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或痛苦纠结的心理,传递了关于社会规律和人生意义的现实思考。赣剧《了凡知县》讲述了明代嘉兴人了凡(原名袁黄)宝坻任上破获奇案为民申冤的故事,用层层剥笋的手法生动塑造了一位“除恶扬善行正道”的清官形象。赣剧《瓷·心》围绕绝世龙瓶烧制之谜展开,突出表现了童老大隐忍持重的工匠精神及钦差项清林刚正不阿的形象。

  话剧《福兮祸兮》以古今对话的方式,展现了海昏侯刘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在笑声中感受人物复杂深邃的内心世界。青春版赣剧《红楼梦》则以海棠诗社兴衰为载体,让观众透过大观园内一众儿女的命运起落,窥见红尘浊世的消长浮沉,展示人性的美好和青春的浪漫。

  除了大戏,还有几部反映古代历史人物或逸事的小戏。新干县采茶戏《天子受罚》讲述了乾隆微服私访途经新干,因私摘红橘违反乡规民约引出的一场权与理的抗争。吉水采茶戏《驼铃声声》通过吉水籍外交家陈诚与家院对话回顾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古代英杰形象。黄梅戏《濂溪人》则展示了理学大儒周敦颐在濂溪书堂办学期间清正廉洁的故事。

  返璞归真,让传统回归传统,是本届戏剧节复排剧目的又一特色。《南瓜记》系南昌采茶“四大记”之一,讲述了清代高安籍朝廷重臣朱轼返乡期间惩奸除恶的故事。此次复排深化了“廉政自律,除暴安民”的主题定位,突出了朱轼清正廉洁的操守。宁河戏《大登殿》、瑞昌采茶戏《孔雀东南飞》、抚州采茶戏《白蛇传》则凭借唱做念打方面的精湛技艺收获了观众阵阵掌声。

  除以上大戏之外,复排小戏也数量可观,几乎占据小戏的半壁江山。题材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古典题材剧。多表现历史或神话故事,或者反映社会伦理道德,赣韵十足,经典隽永,有赣剧《杀驿》《伐子都》《清风亭·斥子》、弋阳腔《打神告庙》《奈何桥》、青阳腔《百花赠剑》、西河戏《打金枝》《拷寇》、东河戏《白蛇传·游湖》、婺源徽剧《贵妃醉酒》《双下山》、旴河高腔《却金馆·送别》、宜黄戏《盗仙草》、赣西采茶戏《双认亲》、武宁采茶戏《牡丹对药》、傩戏《关鲍情缘》。

  二是生活题材剧。以表现农村、市井、手工业者等生产生活为主,多为地方小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赣南采茶戏《搭船巧遇》、宁都采茶戏《种麦》、袁河锣鼓戏《熊相公偷芋头》、赣中花鼓戏《断鸡》;亦有部分剧目如赣南采茶戏《补皮鞋》、万载花灯戏《数麻雀》、赣东采茶戏《小放牛》、萍乡采茶戏《吴燕花》,反映青年男女两情相悦、借题期会的爱情生活,别有风情。

抚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创演剧目:旴河高腔《忠诚》 剧照

  亮点纷呈,复排新创各显其美

  就舞台呈现而言,这些剧目或继承传统或创新表达,元素丰富多样,风格亦庄亦谐,部分演员的精彩表演更是为整出戏增色添辉。

  优秀新创剧目大都手法新颖,设计精巧。如《一个人的长征》不仅有传统采茶曲调及山歌,还植入新腔、歌队、帮腔等元素,并创新采用皮影式骡马道具。《山茶花开》大量运用民歌和戏曲元素,用音乐展开并推动戏剧发展,在重塑英雄叙事、强化歌剧的戏剧性方面可圈可点。《福兮祸兮》精细还原了汉代生活场景及人物装扮。《抚河三道湾》用面幕及天幕结合多媒体手段对剧中大环境进行水墨写意渲染,使之既有山野乡村的泥土芬芳,又有戏曲唯美空灵之美。《忠诚》中唯美灵动的自行车上的爱情对唱及各种突发性事件中群演场景的设置,《生命至上》中不同时代背景的切换自如,《三女跳崖》加入武戏及傩舞等元素,《一枝枪》《永远的信仰》《夏布娃娃》《光的颜色》等剧中用声光电技术营造出的各种或奇幻或震撼的场景,均让人耳目一新。

  人物塑造方面,杨俊所饰的骡子将一个喜中有悲、复杂深邃的小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杜欢所饰的唐猛、朱莹莹所饰的林黛玉、李高扬所饰小货郎、方芸所饰的方昭等亦情感饱满,与剧中人物融为一体。《了凡知县》则展示了赣剧行当表演的特色,尤以老生、花脸表现出彩。

  音乐等方面如《红楼梦》中传统而又时尚的“开辟鸿蒙”主题曲营造的柔美抒情意境,以及剧中人物根据性别性情的不同,分别采用刚健而又有起伏跌宕的弋阳腔曲牌“香罗带”与忧婉低回、深情款款的青阳腔“绵搭絮”等曲牌演唱,富有艺术表现力。《明月山的崽》《红色货郎》中行腔淳婉清越、气韵刚柔相济的高安采茶戏音乐,《瓷·心》中或粗犷豪放或韵味悠长的弹腔生旦唱腔,小戏《泣血红印》用遂川话道白,《红·黄·绿》《等你来》等剧也“土”味十足,还原采茶戏的乡土特色,亦让人印象深刻。

  复排剧目亦亮点纷呈,唱功非凡。做功如赣剧《杀驿》中朱英杰表演的抖帽翅、甩须、抖须等技巧,见棱见角,《伐子都》中程升波的跌扑摔翻特技,一招一式如钢浇铁铸,又呈现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弋阳腔《打神告庙》中的水袖表演,《奈何桥》中过桥时的抢跌翻腾动作,宜黄戏《盗仙草》中的打出手表演,亦见功力。

  南昌采茶戏《南瓜记》中丑角刘老二的穿手花、矮子步、蹦步、伸头耸肩等表演滑稽谐趣,将一个好酒沾利、嘴甜脚勤而又本性善良、颇具正义感的形象演绎得鲜活生动。还有采茶小戏如《补皮鞋》将赣南采茶传统表演“三绝”之单袖筒、扇子花、矮子步一一展现;《熊相公偷芋头》保持了袁河采茶戏锣鼓节奏等剧种特色,以错语逗乐,风趣诙谐;《种麦》将宁都采茶戏矮椿步、吊马桩、排排坐等表演技巧于农事中展现,表演惟妙惟肖,又具生活气息。

  唱功如青阳腔《百花赠剑》、东河戏《白蛇传·游湖》《拷寇》、婺源徽剧《贵妃醉酒》、旴河高腔《却金馆·送别》将赣地高腔等古老声腔艺术较为完好呈现,或古朴典雅,或意境深邃;宁河戏《大登殿》、西河戏《打金枝》、赣剧《清风亭·斥子》等则展现了江西乱弹腔生旦行的唱腔艺术,高亢处声如裂帛,慷慨激昂。

  其他如《双认亲》呈现了赣西采茶丑行腰系白裙表演等特点及〔妹子调〕〔苦调〕等传统曲调,富有剧种特色;万载花灯戏《数麻雀》唱腔传统,有男女对唱,载歌载舞,气氛活泼欢快。

江西省赣剧院创演剧目:青春版·赣剧《红楼梦》剧照

  惊喜不断,但戏曲振兴仍在路上

  锻炼队伍、发掘新人是戏剧节展演的一大初衷。令人可喜的是,各地培养的一批青年人才队伍开始在戏曲舞台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剧团与高校联袂培养的“赣七班”学员已在《红楼梦》中担纲主演,抚州采茶大戏《白蛇传》表演及演奏均由2017级戏曲班表演与器乐专业学生完成,徐明、陈超等省内培养的青年编导人才有多个重要剧目参演;赣东北及抚州等地民营剧团的队伍结构更趋完善,演出水准也有了提升,上演的剧目表现抢眼。

  繁荣文艺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本届戏剧节在抚州、南昌、新余等多地展演,同时开通线上展播,观众不出家门便能看到全部展演剧目,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进了人们对江西戏曲的认识。据了解,南昌采茶复排名剧《南瓜记》仅8月24日的展演日,便有202.69万人在网上观看。

  展演给观众和评委带来惊喜的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江西戏曲传承发展依然存在的不足。有些剧目仍有成长的空间,如个别参加初评或展演的剧目尤其是小戏,存在唱词、念白弃方言俚语而用普通话,歌舞较多,或加入新式伴奏乐器及现代音乐元素等问题,缺少地方剧种的音乐特色。此外,各剧种剧团发展参差不齐及行当不齐、家底不厚、绝活不多等问题依然存在。

  本次展演落下帷幕,但戏曲传承发展依然在路上。在全国促进戏曲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历史遗产丰厚的江西戏曲将以怎样的方式重振辉煌,值得期待。相信玉茗枝茂终有时。

  (作者单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本文刊载于《文化月刊》9月号 )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