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2022-11-29 11:16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视频制作|史港泽

  ▲光明社区干部群众通过快板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摄影|史港泽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颖洪怀峰报道:手机上办异地就医备案,报销时不用垫付、不用来回跑腿出院即时结算。11月27日,奉新县会埠镇水口村的村民许家香,谈及从外地就医回来,报销时的便利,显得十分开心。令许家香感到贴心的是,类似城乡居民参保、异地就医备案等医保业务现在村里也可以办。

  许家香享受到便利的医保服务,是我省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我省城乡社区落地见效的具体体现。

  ▲社区群众成功申领医保电子凭证。摄影|史港泽

  “就近办”“少跑腿”是群众的期盼。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深化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下放定点医药机构准入权限、门诊慢特病认定权限,将参保登记等业务受理权限下沉到乡镇(街道)、异地就医备案等14项业务帮代办工作下沉到村(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我省2.08万个村或社区中有97.38%能提供医保帮代办服务,预计今年年底,全省可以实现医保业务“进村办”全覆盖,让群众办事更省心。

  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让群众生活更舒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远不止于此,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日子有奔头,成为很多群众的期盼。宜春市袁州区湛郎街道湛郎桥社区的刘香林,一直失业在家,生活比较困难。因要照顾小孩上学,她很想就近找份工作,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提高家庭收入。

  ▲国家充分就业社区的就业窗口工作人员正在接受办事群众就业咨询。摄影|史港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通过探索将社区与充分就业结合,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截至目前,我省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共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34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249个,到2025年,预计可以建成省级及以上充分就业社区不少于300个。

  “得益于充分就业社区建设,通过社区招聘推荐,我成功找到了一份灵活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今年46岁的刘香林告诉记者,以前仅靠丈夫在外打零工挣钱养家,生活压力不小,现在夫妻两人都有工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除了打造充分就业社区,我省各地还积极探索兴产业促就业,让群众充分就业,实现持续增收,在乡村振兴中走出一条条新路。在于都县潭头村,通过打造万亩现代富硒农业产业园,种植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带动636户村民就业,同时以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大棚返租等方式,带动群众奔向共同富裕之路。

  ▲会昌县洞头乡大力发展旅游业,游客正在体验竹竿舞。摄影|史港泽

  无独有偶,在会昌县洞头乡,通过抓住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特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促进群众致富增收,全乡各村集体收入去年全部超过20万元,今年预计可突破35万元,解决就业500余人,群众年增收4000余元。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中,我省各地区城乡社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吉州区吉福路社区潘某,70多岁,失能多病、无儿无女。近日,因病住院费用开支大,造成生活暂时陷入困境,这一情况被动态监测到,当地民政部门当即启动急难型救助,同时针对后期就医及照料护理需求,开展支出型困难家庭身份认定和医疗救助等综合帮扶,让潘某一家没有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据悉,我省已全面开通省、市、县三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保障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热线建立以来累计接听群众来电11590次,办结11512次,办结率99.33%。同时,强化“大数据+”监测预警,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37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定期与乡村振兴、医保、人社、残联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监测返贫复困高风险人群,排查预警致困风险,确保精准找人、主动干预,化“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截至目前,自付医疗费用较高人员14.02万人中有2万人、失业登记人员16.01万人中有0.82万人、重度残疾人50.94万人中有28.15万人纳入保障范围。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成就新伟业。赣鄱大地上,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和实惠,折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得到强烈回应,也见证着我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记者手记:为有担当的基层干部点赞

  基层,是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否在基层落到实地、开花结果,基层一线党员干部所发挥的作用极为关键。

  连日来,记者走进街道、乡镇、社区、村庄,采访到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聚焦解决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基本医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不乏很多创新的举措和实践,比如奉新县敢闯敢试,打破户籍限制,让群众不以户籍地为限制,可以在常住地办医保,极大地便利了群众;余干县探索矛盾不上交,在村里打造“调解超市”,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没有哪个模式可以包打天下,更没有固定的办法可以照搬照抄,因此需要基层“关键少数”敢闯敢试,勇于担当。

  令人欣喜的是,连日来,记者在基层一线采访中发现,我省各地涌现出的许多接地气、合实情、暖人心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其背后不仅体现了基层干部的智慧,更体现了基层干部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实践的责任担当,我们要为这样的基层干部点赞。

  网言集粹:

  本报推出的《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文章,均以视频+文字+图片的方式,在江西新闻客户端进行了刊发,受到广大网友高度关注。很多网友纷纷留言,现特撷取部分网友留言以飨读者。

  网友“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要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振兴,打造新的度假综合体,促进农村更加宜居宜业、村民富裕富足。小米粿,大产业!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把畲族非遗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

  网友“海绵大宝宝”:多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是好事!小社区也能成为毕业生干事创业的大舞台!

  网友“菜菜”: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喜见我省各地把广大乡村医保业务“掌上办”“指尖办”“最多跑一次”从梦想变为现实。

  网友“小行星”:新奇!“调解超市”里的“和事佬”。村里矛盾不上交,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办人民满意的事,为矛盾开幸福“良方”,小事不出村,蛮好!

  网友“捉鸡”:安居乐业,幸福洋溢在居民的脸上!南昌光明社区的新景象,是我省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取得成效的缩影!

 

编辑:熊细娇 审核:惟明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