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清音刘亮天颜喜 弹到天明亦任君

2022-12-22 08:59 阅读
翻开江西这本书

 
 

江西,历来都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独特区位优势,造就了赣鄱大地东西通达、南北交融的优越文化资源。2500年前,赣鄱大地的先人们安放在贵溪崖墓里两把十三弦古筝,奏响了赣鄱文化灿烂的序章。

 
 

2500年过去了,古筝已经拥有最为广大的群众基础,成为中华文化精神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江西古筝人传承着古筝传统艺术的同时,从来没有停止对古筝艺术事业探索与追求的步伐。江西古筝界众多专家学者在学术上取得20多项重点课题成果,创作古筝原创演奏作品30余首,出版音像制品专辑50余件和书籍专著80余本。江西古筝学习教育人数攀升,据统计目前有25万余人。古筝相关产业产品不断创新,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2016年以来,赣鄱书院连续3次举办中国(江西)原创古筝艺术节,推出了全球首部民族器乐诗乐集《赣鄱·翌日》、名家音乐会、原创古筝曲交响乐音乐会等众多大型主题活动,在全国取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影响。以古筝文化元素的雅集活动越来越成为赣鄱人民喜爱的文雅生活方式。江西的古筝事业已经成为当前江西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江西)原创古筝艺术节现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江西构建了“江西风景独好”的文化品牌体系,引领全省文化建设。《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主要目标中提出,要着力推出一批代表江西文化形象的优秀文艺作品。如何将时代精神与地域特征结合发展古筝艺术,如何系统性地全面地发展古筝事业,如何将古筝打造成江西文化品牌一张新名片,在古筝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是江西古筝人下一步前进的方向。

 
 

我们期望,江西古筝艺术,更换新弦谱新曲,声声弹出赣鄱音。江西古筝要演绎好新时代的主旋律,也要谱写好彰显地域特色的协奏曲,传承好和弘扬好江西的传统基因,整合江西的绿色文化、古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打造古筝文化的江西特色。

我们期望,江西古筝学会,斩泗滨之梓以为筝,聚赣鄱之材成大业,要以宽广的胸怀和视野,整合古筝上下游的产业,汇聚古筝演艺、教育、制作等各方面人才,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古筝事业生力军。

我们期望,江西古筝事业,以谋一域而谋全局,立足古筝面向文旅。古筝事业发展要服从、服务于全省的文旅战略,要有一个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融入江西文旅资源,为加快江西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提升赣鄱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时代的号角正引领着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铸魂,让我们携手共进,尽情挥洒艺术才华,放手发展古筝事业,江西古筝正逢其时大有可为!可谓“清音刘亮天颜喜,弹到天明亦任君”! 

  (此文系作者为江西古筝艺术成就展所作的序)

 

 

编辑:陈婷 审核:付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