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丹江: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 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周莹、通讯员彭婉婷报道:初夏时节,走在安源区丹江街宽阔敞亮的村道上,碧水环绕着青山,高雅别致的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院落绿树成荫,处处尽显丹江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和美新气象。
丹江街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从人居环境、文明乡风建设、特色农业等小切口入手,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产业兴、乡村美、村风正的愿景正在照进现实,村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奏响生态宜居“主旋律”
走进丹江村,只见村内道路干净整洁,两侧树木郁郁葱葱,色彩斑斓的民俗宣传画熠熠生辉。
环境、生活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村里原来的道路雨天泥泞,晴天黄沙飞舞,地上垃圾遍地。现在,道路干干净净,地上掉了一张纸都有人捡起来放到垃圾桶中。”村民黄建华切实地感受到了村容村貌变化。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近几年,丹江街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行动,改造200余户村民的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卫生厕所100余户,投放分类垃圾桶200余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71盏,为村民建设了宜居的美丽乡村。
弹好文明乡风“协奏曲”
丹江街注重把“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为其注入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文化灵魂。
“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走在丹江街道上,一幅幅栩栩如生、富有乡村气息的艺术手绘墙画映入眼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元素、法治宣传、乡村振兴等内容的正能量墙画既简约又美观,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美丽乡村新风貌。

美丽乡村,不仅村庄美,更要村风正。近年来,丹江村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等为载体,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各项活动,狠抓“三风”建设,推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吹起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丹江村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将红白事公约写进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管理,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等文明新风,有效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促进移旧俗、倡新风、抓发展的良好风尚形成。
唱响产业兴旺“进行曲”
村庄的整体环境变好了,产业也渐渐发展起来。“村里的路现在非常平整,风景宜人,来丹江村游玩的旅客也越来越多了。”丹江村党委书记张德贵高兴地说。

如今,丹江村在保留丹江村前景合作社原有种养、渔业的基础上,发展了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结合“绿色+农文旅”理念,深入挖掘特色,建设了乡村振兴实践拓展基地、市民农园、优质林果采摘园、垂钓园等,打造集观光、休闲、采摘、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乡村旅游区。
截至目前,丹江街确定了2个省级示范村,旱厕改造已完成100余户,建成乡村剧场5处,整合7个村(社区)的农家书屋,送戏下乡68场次。
悠闲的老人、嬉戏的孩童、干净整洁的村道、美观别致的庭院、鲜花环绕的村道……在丹江街的精心打造下,宜居舒适、环境优美、乡风浓郁的美丽乡村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