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力度”

2023-09-11 11:25 阅读
井冈山融媒

漫步在古城镇寺源村,路面干净,墙面硕大的牡丹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盎然,路面两旁的牡丹中、藏红花等中草药正在茁壮成长,一幅村美人和的秀美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但谁能想到,之前的这个村环境“脏乱差”,群众收入低,矛盾纠纷较多,妥妥的一个“难缠村”。今年来,古城镇党委加强党建引领,聚焦“井冈党旗红”品牌创建,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上出实招,通过成立“红管家”、种“中草药”、搞“积分制”,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成效。

“红管家”服务群众“零距离”

“这个旁房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村容村貌,刚好现在村里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拆除后村集体会按照标准对你进行补偿。”寺源村老党员李建良不厌其烦上门给村民做工作,“拆除后,我们村里的环境都会更美。”作为村里的“红管家”,他积极引导群众支持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等工作。

古城镇党委深耕红色治理法,将寺源村划分为2个网格,推出“红管家”服务群众模式组建了1支驻村工作队、1名村书记、N名党员中心户组建的“红管家”队伍,通过“五必报”“六必到”“六必清”“九必访”的“5669”特色工作法,走访网格、收集民情、宣传法治、调处矛盾,协调解决矛盾纠纷10余起,引导群众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27处,铺设污水处理管网2100米,拆除旁杂房22栋1038.8平方米,新打造美丽庭院10户,打通了治理“神经末梢”

“中草药”鼓足群众“钱袋子”

“家门口就能就业,我带头支持政府工作!”张君托老人今年已经76岁高龄,听说政府正在建设中药材产业,马上带头拆除自家现有围墙,院子,老旧房屋,并出让油茶林。

为了解决群众钱袋子”问题,古城镇党委以打造“中药材小镇”为概念,不断引进大健康产业,通过“产业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寺源村打造三棱、牡丹、藏红花等中草药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流转土地、林地近2000亩种植三棱、牡丹、藏红花等经济附加值高的中药材,并新建占地面积1300余平方的中药材加工厂,同时打造成集牡丹花观光、中草药采摘、农俗体验的走廊式旅游观光点。据测算,通过资源租赁、产业分红等方式村集体将实现年增收1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200余人次,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合作种植牡丹的农户人均增收1万余元。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产业兴旺成了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

“小积分”积出群众“新风尚”

“洗衣液、盐、洗洁精等生活用品,原本需要去超市专门采购的东西,现在只需要认真放好农具、堆好柴草、关好家禽、搞好卫生、进行垃圾分类,靠积分就能免费兑换。”看完兑换规则,寺源村村民梁富秀很开心。

古城镇依托小超市、志愿服务站等载体,推广村规民约积分管理模式,根据群众需求不断完善可兑换物品,用“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的方式,将所得积分兑换成商品。以村民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开展积分兑换排行,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村规民约从墙上“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让村民由旁观者向家园建设参与者转变,极大地增强了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作者:李婷)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