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擘画和美乡村新图景 ——井冈山市排头村乡村治理工作侧记

2023-09-20 09:47 阅读
井冈山融媒

乡村治,百姓安,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井冈山市排头村聚焦乡村治理现实困境和重点需求,积极探索完善党建引领有深度、狠抓工作有劲度、服务群众有温度的乡村治理新路子,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以党建为引领,下好乡村治理“一盘棋”。建强组织堡垒。选优配强了5名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村“两委”干部,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并培养了一批“明白人、带头人、后备干部”引领带动乡村治理和建设;凝聚党群合力。通过把“党员、干部、群众”三个要素组织起来,整合村“两委”干部、志愿者等多方队伍力量,组建党群志愿服务队8支,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做到干部带头干、党员示范干、群众跟着干,呈现出党群同心、干群同向、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治理的生动局面。

以自治为基础,织密乡村治理“一张网”。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制定完善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推行“包联干部联系网格长、网格长联系网格员、网格员联系农户”服务体系,将全村5个村民小组281户,划分为3个一级网格、5个二级网格和5个网格单元,从党员、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中择优选配网格员,形成了“村党组织—网格长—网格员—联系户”治理网络。创新自治载体。线上组建了村民互动、乡贤交流群等,通过发挥党员、乡贤等带头作用,推进了排头村井上组环境整治点建设,共拆除残垣断壁1200平方米,清理沟渠3100米、修复篱笆1600米,清理陈年垃圾30吨。线下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党员、群众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换取积分,用于在积分超市兑换日用品。

以法治为保障,紧跟乡村治理“一个调”。加强法治教育。依托“12·4”国家宪法日等,把法治课堂搬到群众身边,采用“共坐一张方桌,共话法律知识”的形式,将普法主阵地向乡村、向家庭延伸,今年以来,举办法治讲堂和法律宣传等活动30余次,发放法律知识宣传资料1000余份,提高基层群众“遇事讲法、遇事找法”的法律意识。培优法治队伍。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从村干部、网格员等中选树人员加入“法律明白人”队伍。围绕村民自治、乡村振兴等热点问题,开展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人民调解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创新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法律咨询机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40余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以德治为核心,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水”。弘扬道德风尚,传播文明新风。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同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改善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宣传等实践活动80余次,引领群众形成孝老爱亲、文明婚嫁、厚养薄葬新风尚。通过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议事15次,加大对不良风气的治理力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组织开展典型人物选树,累计向上推荐勤劳致富、孝敬老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典型7人次。传承乡贤文化,以德滋润人心。探索实践“乡贤+德治”新模式,多方筹资打造建成排头村乡贤馆,发挥乡贤在爱老敬老、基础设施修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乡贤捐助一点,个人自费一点”的方式,共筹集10万余元保障“农村互助养老之家”长期平稳运行,鼓励其他乡贤支持桥梁修缮50万元。

以发展为目标,共绘乡村治理“一幅画”。产业发展促振兴。一是以村集体形式创办了井冈山市银岗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双红”(指红心火龙果和红美人柑橘)农业基地等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群众增收。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二是通过“党支部+公司+村集体”的模式,招引文旅产业主体入驻排头村,打造云珑湾文旅产业基地,发展乡村旅游。环境整治展新貌。以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旅游相结合为突破口,按照“原生态、活力足、有特色”的思路,切实把人居环境往“实”里抓、往“细”里治、往“精”里走。通过拆除乱搭乱建400平方米、更换游步道安全护栏740米、清除垃圾330吨、整治清理鱼塘6500平方米、整修围墙200米、菜园3000平方米等,以点带面,推动排头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通讯员:刘素琴)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