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加速包”这个割韭菜的“显眼包”,当治!
国庆逢中秋,长假出行高峰,公众对于火车票的刚性需求量拉高,与相对平稳的火车票存量比较,需求大于供应的杠杆瞬间“侧倾”,“购票难”问题难免会滋生新一轮的出行焦虑。正是基于此种社会情绪和心理,某平台推出“加速包”,即给抢票“提速”,号称“购票神器”。心理暗示或“概率学”客观性,让不少人感觉“钱花得值当”,能在提高购票概率上找到慰藉。不得不说,从众心理加上“花小钱买方便”意识,让“加速包”跑在了“坐火车”前,的确虏获不少刚性出行需求群众的心。
假的永远真不了。有记者采访国铁集团,得到的回答是,“任何用户没有优先购票权,任何购票加速包,都无法实现优先购票”。言下之意,公众出行权“一律平等”,根本没有“特权派”,也就没有所谓的“加速包”。用个别网友的话来说,“某些平台或第三方提前储存了一定票量,加速只不过是中介商赚差价而已”。不管“加速包”运营的逻辑是什么,都逃不过割韭菜的“显眼包”本质。
无规矩不成方圆。先来后到,理之道也。购票保持先后顺序,无非是“线上排队”而已,“加速跑”无疑是“线上插队”,突破道德底线、破坏公共秩序,也涉嫌干扰市场正常运转秩序,不利于重大节日公众出行安全、和谐安定社会构建。故此,盯紧“加速包”这个“显眼包”,维护普通群众出行的切身利益,增进公众节日体验感和幸福感、安全感,这考验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执行力和担当精神。
有市场就有买卖,当利润超过合理范围,底线原则难免会在风险与效益权衡中被突破。每逢节日假期,公众出行需求和消费意愿爆棚之际,那些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旁门左道等歪风邪气也会“水涨船高”、趁虚而入。类似“加速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事件,其实并不在少数。说到底,还是市场秩序在特定节点出现的少数失范行为,为了高额利润不惜违背法律规定和损害群众利益。故此,治治“加速包”这个割韭菜的“显眼包”,还得以法律名义“消毒杀菌”,还公众出行一片天朗气清。
莫让“加速包”加剧社会情绪的撕裂,更别让“加速包”毫无底线割韭菜。法治文明时代,任何“优先权”和“特权”思想都不容滋长,先来后到、规矩为要,才能真正维护世道人心、彰显法律与道德精神,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让那些老实本分“线上排队”的人不吃亏,也莫让节日叠加出行意愿暴涨导致群众上当。无论如何,从社会治理需要,到维护群众利益,再到法治精神彰显等等,都决定要给“加速包”这个“显眼包”当头棒喝、一点颜色。
(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