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警惕“节日外衣”下的“人情陷阱”
中秋、国庆假期前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通报聚焦节日期间易发多发的“四风”问题强化警示震慑,释放出对享乐奢靡歪风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的强烈信号,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廉洁自律的警钟。
欢度中秋、国庆的“特殊节点”,邂逅节日里人情往来的“风险点”,自然就上演了“四风”集中爆发的“警示剧”。而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节前“紧发条”,是叮咛更是警示。党员干部要时刻提高警惕,杜绝节日腐败,让廉洁过节成为常态。
坐下常记廉洁,过节不忘自律。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手握公权,更容易成为商人围猎的“首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节假日人情往来的“外衣”,使着情谊的“伎俩”,把礼品、礼金等当成联络感情的“润滑剂”、拉拢关系的“敲门砖”,变着花样轮番轰炸,甚至打着老人、孩子的旗号“曲线进攻”,拉近与官员的“情感距离”,制造人情的“腐败陷阱”,为的无非就是官员手中的权力,拉其“下水”沦为“傀儡”,达到“钱权交易”的“罪恶目的”。
节风连着作风,节点就是考点。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是一泻千里。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时刻警醒自己念好党纪党规“紧箍咒”,守好思想“主阵地”、守好廉洁“入口关”、守好家风“责任田”,守住廉洁“防腐线”。不该要的不要,不该拿的不拿,自己带好头、管好身边人,莫掉进“人情陷阱”。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透视无数贪官坠落的轨迹,都是从收受一条烟、一盒月饼等“小节礼”开始的。面对节日期间的“答谢宴”“小意思”等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党员干部一定要敢于说“不”,坚决地拒绝“第一次”,不吃不明之宴、不发不义之财、不进是非之地,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守好廉政“节点”,让节日回归本义,才是党员干部的“过节秘笈”。
(王鸣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