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只警告不处罚”,温情执法彰显城市善意

2023-09-26 11:42 阅读
大江网

  追寻诗和远方的路上,城市是一座港湾。中秋国庆假期到来,为方便外来游客畅行体验,全国多地明确“双节期间外地车辆,轻微交通违法只警告不处罚”,江西新余鸿雁传情、以书信方式阐释暖心举措,四川绵阳精准施策、细化五种具体情形,河南新乡柔性执法、主张轻微违停“不贴条、不处罚”……每逢佳节,公众外出旅行、探亲访友、漫游打卡的欲望愈发强烈,“城市游”作为重要选项,给城市带来的人口流入“增量”,无疑是一张“答卷”,考验城市社会治理能力和承载力。

  出行体验是城市形象的第一张名片。畅行无忧、一览无遗、放松温馨的切身体验,能让城市口碑加分;相反,拥挤不堪、动辄得咎,加重城市旅行的焦虑,这样的环境感受和治理机制,必然会让城市形象打折扣。“只警告不处罚”,从特殊节点出发,用细化具体、科学精准的举措画好“轻微交通违法”的底线,让“不处罚”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循,走进公众的心坎,让节日体验在一座城市有了美好记忆,释放出城市人性执法的溢价,点亮一座城市的善意之灯。

  执法,城市底蕴和精神的“现场直播”。为何每次城市执法的不妥当,都能在网络引发舆论“暴怒”。正是因为城市执法是直面一线、直面群众的“现场直播”,带来的社会影响和视觉冲击最为直观。“只警告不处罚”无疑用心用情浇灌了城市治理之河,宛如涓涓细流凝聚起温润人心的力量。有温度的执法,让“来到城里的人”感受到人性的温存与善意,而不是“城里套路深”的无奈与疲乏。从这点看,当城市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的种子播撒,才会孕育温情和暖心的执法之花。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物的“集散地”,是人的“集合带”,更是精神与意志的“承载区”。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让“人”之精神和尊严得到放大与尊重,增进群众在城市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才能立起城市真正的精神与形象“地标”。不得不提,不少城市耗费巨资、苦心打造“地标”,结果广受批判和诟病。原因正是忽视了“城里的人”真切感受,追求虚无缥缈、缺乏意义的“表面政绩”。从最小处改变,“只警告不处罚”不失为作出一个示范,换位思考、心灵交融,以尊重赢得尊重、以平视获取仰望。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城市治理的小细节,折射城市整体和全局的大格调。出行的脚下路是否通畅无忧、步步莲花,群众自然会“用脚投票”给城市评价。念好城市作为经济社会重要形态的“真经”,当把依靠人民群众和造福人民群众并举,满足公众对城市治理优质服务的呼声,以温情执法为触角与载体,不断开垦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地,让城市善意在各领域、各环节得到滋养。

  (段官敬)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