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守正创新,让“枫桥经验”永放光芒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内涵广阔,蕴含着丰富的为民智慧。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要义,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内化于心、践行于实,做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坚定践行者。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事关执政之基。从1963年到2023年,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主要特征的“枫桥经验”,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枫桥经验”的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对此,各地必须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并坚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良性互动,真正实现“群众能做的让群众去做,社会能帮的让社会去帮”,努力做到基层治理群众参与、共享成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枫桥经验”的背后是群众“唱主角”,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枫桥经验”的鲜明底色,这也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走稳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是让“枫桥经验”永放光芒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二字镌刻于心,下沉工作重心,扎根群众一线,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矛盾问题集中的领域,多坐坐群众的“小板凳”、多听听群众的“心里话”,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传承、守正创新,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探索孕育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模式,特别是要建立好常态化下访接访机制,实行“清单+闭环”的问题解决工作机制,加强跟踪督办,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真正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基层是托起和谐社会的基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关键在行动。只要我们矢志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构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工作新格局,就一定能够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直抵人心、熠熠生辉。
(江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