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县天井源乡河垅村:成片淮山田 孕育“致富梦”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黄军伟报道: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走进南城县天井源乡河垅村,淮山叶浪层层叠叠,在阳光照射下绿得发亮,田野山间一派生机景象。
2022年,天井源乡河垅村以人才振兴带动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探索形成“合作社+农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淮山种植,带动周边村民就业300余人,全年实现淮山销量60万公斤,销售额达600余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3万余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
人才引领。“合作社是前年成立,到现在也就两年时间,我们也是在摸索中前进,慢慢积累经验,相较于去年,今年我们在种植地块、种植方式、储存保鲜、市场销售等方面都有了改进,相信今年秋季会有一个好收成,淮山也能卖个好价钱,南城淮山的品牌将更加响亮。”河垅村郑辉祥自信满满地说道。今年,河垅村新增120亩山地种植,最终种植面积达300余亩,相较于河滩种植,山地种植开发难度大、灌溉难,投入也大,但能很好地利用荒地,提高经济产值,此外山地是红壤,产出的淮山口感更糯、更实,矿物质含量更高,更受消费者青睐,如果成功,将进一步扩大山地种植。
由于淮山是生长在土里的根茎类植物,很容易长歪,导致卖相不好,开挖难度大,所以今年郑辉祥推荐村民用模具种植,改善种植方式,这样淮山就可以顺着模具笔直生长,待收获时,开挖省时省力,不易断,卖相也能达到顾客标准,来年还能继续在模具里种植。淮山收上来后,存储保鲜也是个问题,为了保证淮山卖价好以及市场上长期有淮山供应,郑辉祥投资10万余元兴建风干存储室,这样出土后的淮山经过专业机器风干后,可以保存3个月。“今年产量更大,销售也要提前谋划、规划。去年我们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线下有农产品专卖店,线上也直播带货,今年我们会增加销售点,将线下销售点铺到抚州市,另外会拓宽网络销售渠道,组建专业的直播带货团队,将南城淮山销往全国各地。”郑辉祥说道。
政府支持。天井源乡如何依托禀赋资源,推进淮山产业多元发展,打造河垅村淮山“一村一品”生态农业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一直是乡政府思考的问题。据天井源乡党委委员彭红明介绍,淮山是一种药、菜兼用型高产经济作物,天井源乡地处盱江和黎滩河交汇处,有大量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淮山,而且河垅村有着悠久的淮山种植历史,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这几年淮山种植出现断层,为了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天井源乡结合历史、地理优势,成立了淮山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全方位服务、扶持淮山产业发展。在2022年产业发展的经验加持下,为了解决供应链问题,天井源乡协调村民山林纠纷,在河垅村协调荒山120余亩,曾坊村荒山150亩,用于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
为了帮助村民提高种植技术,该乡联系了广西淮山种植专家,引进了稻谷基肥新技术,改善了种植方式;为了解决产品保鲜储藏问题,该乡正在谋划拟建地窖项目,破解产品季节性消费难题,据了解,放在地窖里的淮山可以实现全年供应上市不间断;为了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问题,该乡帮助合作社申请了“强村贷”100万元,同时将村办公司闲置的20万元投入合作社,支持产业发展。目前,天井源乡淮山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全乡已达到500余亩,涉及河垅村、蔡王殿村、港下园村、天井源村,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民种植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农户安心。“以前种植淮山都靠经验,缺乏技术,品质没有保障,自从有了种植专家指导,从施肥灌溉到采挖,从田间管理到分拣打包,都有技术指导,专业种出来的淮山品质更好,价格也更好。我今年种植3亩多,预计可增收约5万元。”来自河垅村的种植户罗水根望着自家淮山地,对淮山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他说自己一直都有种植淮山,以前都是小面积种植,主要是愁卖、怕麻烦,要早起运到县城批发市场去卖,费时费力,价格也无法保证,但是现在有了合作社,只需要将淮山运到村里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价格公道,省时省力省心,打消了销售顾虑,干劲也提上来了。
罗水根还提到,淮山种植要讲究土壤、选种、间距、灌溉,施农家有机肥,平时要加强田间管理,这些专业知识、技术,以前都是不太懂的,但是现在有了专家指导和跟踪服务,熟能生巧,自己也能专业种植了。另外,自己年纪大了,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致富增收,不需要出远门打工挣钱,还能照顾家里,可谓是一举两得,今年效益好的话,未来将扩大种植面积,实现规模化种植、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