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帮别人贷款,小心“掉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舒文欣)借名贷款有什么风险?一起去看看!帮人贷款,未料惹上纠纷。
案件详情
近日,奉新法院民事速裁法官接到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令办案法官惊奇的是,通过银行预留的联系方式联系上被告龚某后才发现贷款人与实际使用人并不是同一人。根据被告龚某的表述,虽然是他自己在手机银行上与银行签订网贷借款合同,但当时都是由朋友刘某在旁边指导,申请贷款也是因为刘某需要,并且出于对熟人的信任,在贷款申请通过后龚某就将自己的银行卡给了刘某并告知了密码,由刘某自行在银行ATM机上支取使用。
时间转眼就到了贷款到期的日子,刘某并没有归还龚某或是银行这笔贷款,龚某也难以联系上刘某。后银行一纸诉状将龚某告上法庭,而龚某因病每月也仅有2000多元收入,所拖欠借款本息17000余元对龚某及其家庭而言可谓是一笔“天文数字”。
承办法官了解详情后,先给龚某提供了一些帮助追索债款的建议,向其阐释银行卡外借存在的隐患,后又与银行的代理人进行沟通,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促成了银行与龚某达成调解。
法官提醒
借名贷款往往源于实际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在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从而需要借用他人名义获取贷款。对名义借款人而言,自己没有实际使用款项,却要背负还款义务,一旦实际用款人无力还款,名义借款人就很有可能成为金融借款合同的被告。
也许有人会说是龚某自己没有防范意识,自己就不会像他这样做。那么,如果朋友再许诺一些利益诱惑呢,抑或是朋友的身份变化为亲人呢,是否还有这样的警惕心?
总而言之,银行卡及其密码都是至关重要的个人信息,事关个人征信。请不要为了朋友意气、亲情脸面或者蝇头小利,随便以自己的名义帮助他人银行贷款或者将银行卡交由他人使用。市民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实保护好自身利益,不要随意贪图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