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白鹿洞赋》的古与今

2023-11-14 09:15 阅读
当代江西
 
 
今天,我们细细品读《白鹿洞赋》,就会发现其内涵之丰富,文笔之精美,用典之富瞻,感慨之遥深,如品味清茶,愈品愈甘,回味久远。
 
 

 

淳熙七年(1180)三月,白鹿洞书院修缮竣工之际,朱熹郑重地写下《白鹿洞赋》,作为白鹿洞书院重获新生的纪念。

《白鹿洞赋》记述了白鹿洞的本末沿革,寄托了朱熹对书院的期待。全赋文采斐然,辞藻华丽,文字典雅,音韵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史料性,是了解白鹿洞书院发展历史和办学宗旨的重要文献。

白鹿洞书院牌坊。

由于辞赋往往运用大量历史典故和奇文奥字,内容富瞻而含蓄,因此当代读者面对《白鹿洞赋》的时候难免遇到较大的阅读障碍。现根据《白鹿洞赋》的用韵情况,将该赋分为五章,进行简要的解读。

“承后皇之嘉惠,宅庐阜之南疆。闵原田之告病,惕农扈之非良。粤冬孟之既望,夙余驾乎山之塘。径北原以东骛,陟李氏之崇岗。揆厥号之所繇,得颓址于榛荒。曰昔山人之隐处,至今永久而流芳。自昇元之有土,始变塾而为庠。俨衣冠而弦诵,纷济济而洋洋。”

第一章写唐李渤隐居之地,南唐时创建为书院。朱熹说自己有幸来到庐山南麓的南康军做行政长官,因为视察农田而得知城北有一处荒废的书院。于是在孟冬既望(农历十月十六日)这一天,亲自寻找书院遗址。一行人往北行走,然后转而向东,在翻过李家山之后,终于找到书院遗址。

这里原来是唐代李渤隐居读书的地方,至今依然流传着李渤的故事。自南唐昇元年间创建庐山国学,这里正式成为学校,济济多士,弦歌不绝。

“在叔季而且然,矧休明之景运。皇穆穆以当天,一轨文而来混。念敦笃于化原,乃搜剔乎遗遯。盼黄卷以置邮,广青衿之疑问。乐菁芜之长育,拔隽髦而登进。迨继照乎咸平,又增修而罔倦。旋锡冕以华其归,琛以肯堂而诒孙。怅茅草于熙宁,尚兹今其奚论?”

第二章写白鹿洞书院在北宋时期的历史。在唐末五代的乱世中,白鹿洞就能成为读书之所。到了天下统一、国盛民富的宋代,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北宋太宗皇帝赐书院九经,供学子研读之用;真宗皇帝又下令修葺书院。后来,皇帝将书院之地赐给孙冕,孙冕的儿子孙琛在这里构建书堂,教书育人。可惜熙宁(1068—1077)之后,书院便逐渐荒废。

“夫既启余以堂坛,友又订余以册书。谓此前修之逸迹,复关我圣之宏抚。亦既震于余衷,乃谋度而咨诹。尹悉心以纲纪,吏竭蹷而奔趋。士释经而敦事,工殚巧而献图。曾日月之几何,屹厦屋之渠渠。山葱珑而绕舍,水汨㶁而循除。谅昔人之乐此,羌异世而同符。”

第三章写兴复书院的过程及成果。寻找书院遗址的时候,樵夫为我指点了道路。我的朋友支持兴复书院,并搜集有关白鹿洞书院的文献材料。这里以前是学校,确实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因此我决心兴复书院。

星子县令王仲杰、军学教授杨大法等人负责修建事宜,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房屋造好,宽敞明亮。四周青山环绕,门前溪水潺潺,再现了古人读书治学的场景。

“伟章甫之峨峨,抱遗经而来集。岂颛眺听之为娱,实觊宫墙之可入。愧余修之不敏,何子望之能给。矧道体之亡穷,又岂一言而可缉。请姑诵其昔闻,庶有开于时习。曰明诚其两进,抑敬义其偕立。允莘挚之所怀,谨巷颜之攸执。彼青紫之势荣,亦何心乎俛拾。”

第四章写书院讲学的要领。莘莘学子,汇集在白鹿洞书院,不是为了游览山水,而是探索学习的门径。我学识浅薄,恐怕会让你们失望。况且学问之大,无有止境,又岂能是一句话所能概括的。我姑且诵读圣贤的言论,时时学习,温故知新。

学习的要诀是“明诚两进,敬义偕立”,明指知识完备,诚指道德充沛,“明诚两进”即是德业双修;敬指敬畏天理,义指循理处世,“敬义偕立”即是内直外方。学习伊尹的志向和颜回的操守,世间的功名富贵又有什么值得追求呢。

“乱曰:涧水触石,锵鸣璆兮。山木苯䔿,枝相樛兮。彼藏以修,息且游兮。德崇业茂,圣泽流兮。往者弗及,余心忧兮。来者有继,我将焉求兮!”

第五章抒发德业无穷之思。乱是指辞赋的篇末用以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白鹿洞水流潺湲,山林青葱,是读书治学、修身进德的好地方。道德隆盛,圣泽无穷。过去的时光无法追回,令我感慨;如今来者能够继承先贤的德业,我又有何求呢!

白鹿洞书院。宋小勇/摄

重兴白鹿洞书院是朱熹人生中一件大事,是朱熹用新的儒学理念培育人才、改良风俗、改造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此,朱熹撰写了大量诗歌文章,既有呈送给皇帝及朝廷的《延和殿奏事》《申修白鹿洞书院状》《与丞相札子》《与尚书札子》,又有发布行政命令的《知南康军榜》《白鹿洞牒》《洞学榜》《请洞学堂长帖》,还有与同僚、朋友及弟子的往来书信和诗歌唱和。

在这些诗文中,《白鹿洞赋》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大型文学总集,如《文选》《文苑英华》《全唐文》《宋文鉴》《明文海》等等,都将赋作为第一重要的文体,列于首位。历代文人的别集,也往往将赋放在文集的首位。

正如著名学者李炳海所说:“辞赋在文体中的地位是崇高的,比之音乐,它是黄钟大吕;拟之器具,它是厚重稳固的鼎;方之人群,它是华贵的高门望族。”

朱熹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共有一百卷,《白鹿洞赋》位于第一卷第二篇,足见其重要性。

《白鹿洞赋》得到后世众多次韵之作。次韵是古代诗赋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赋的文旨和用韵次序进行创作,是对原作的致敬和模拟。

在朱熹撰写的白鹿洞诗文中,《白鹿洞赋》获得的次韵之作最多,包括宋代南康知军方岳的《白鹿洞后赋》,明代巡抚江西林俊的《白鹿洞赋次晦翁韵》,清代南康知府伦品卓《游白鹿洞赋次晦翁韵》,甚至还有乾隆皇帝的《白鹿洞赋》等。

《白鹿洞》。王志勇/摄

《白鹿洞赋》不仅记述了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沿革,而且阐释了朱熹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其中“曰明诚其两进,抑敬义其偕立”两句,为后代白鹿洞书院山长所遵循,成为教导书院学生的格言。

如元代马廷鸾《白鹿书院兴复记》指出“赋之末言,公吃紧为人处也”“吾之业在洞赋之终篇矣”。

明代胡俨《重建书院记》揭示朱熹“用心之勤,嘉惠学者之意,见于诗赋”,并在文末说“知明诚之两进,敬与义而偕立,志伊尹之志,学颜子之学,庶不负先贤立教之本旨。”皆说明《白鹿洞赋》涵义深刻,堪称进德修业的指南。

正如清代晏斯盛所说:“《白鹿洞赋》亦朱子所作以教人者也。其中有曰‘曰明诚其两进,抑敬义其偕立。允莘挚之所怀,谨巷颜之攸执’四语,实汇《学》《庸》《易》《系》《论》《孟》而聚之,提周程之要而钩其玄,深足标示后学。”

此外,宋代在贯道溪上修建桥梁,曾选取《白鹿洞赋》中“至今永久而流芳”之句,为桥梁命名曰流芳桥。由朱熹弟子陈宓题写于桥旁大石上,至今仍存。

《白鹿洞赋》饱含着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满腔热情和宏大抱负,蕴含着朱熹进德修业的理念和读书治学的门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文本。

今天,我们细细品读《白鹿洞赋》,就会发现其内涵之丰富,文笔之精美,用典之富瞻,感慨之遥深,如品味清茶,愈品愈甘,回味久远。

 

编辑:吴梦婷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