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千古一欧阳

2023-11-24 06:33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宋代以来,欧阳修一直是庐陵文化的旗帜和象征,影响着江西乃至中国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欧阳修文化丛书》,发掘欧阳修为人、为政、为学、为德、为廉等方面的时代价值,按照欧阳修的仕宦经历和学术成就,分为《宦海一生:欧阳修的仕宦经历与从政修养》《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与宗师地位》《六一之乐:欧阳修的学术成就与治学品性》《庐陵千古一欧阳:吉安社会历史的欧阳修印记》。

  历史发展关键期开创精神的代表

  历史的演进,如长河川流,不舍昼夜,平缓遄急,变化百态,然而必有关键河段,决定着下游走向。如长江之出三峡,如黄河之过龙门,终于一泻千里,奔腾入海。由唐入宋,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从前期向后期转折,北宋中期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具体言之,其于公元11世纪上半叶宋仁宗赵祯年间积蓄准备,到下半叶宋神宗赵顼年间进入高峰。当时杰出人物荟萃涌现,群星璀璨,大多在仁宗时初露头角,而于熙丰变法时期大放异彩。因此,通过代表性人物的视角来观察那些历史时期,如前贤所言,可得登泰山极目四望,一览而众山小之效。

  讨论宋神宗熙丰变法时期的历史,其代表人物非江西人杰王安石莫属,而观察宋仁宗时期的积蓄准备,聚焦另一位江西人杰欧阳修无疑最为恰当。在政事、学术以及诗文等众多领域,欧公都是当时的活跃人物与开创精神之代表。

  人杰源于地灵,英才人物不能突兀而起,而是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家乡的土壤培育了名人贤士,名人贤士更以其丰功伟业回馈家乡,将其遗泽深深渗透于家乡的文化土壤之中。地方士民日常饮食起居,尽管常常浸润于无声之中而不自知,其受之于先贤者惠莫大焉。积极阐发先贤之丰功伟业,对于当今地方文化建设,实可期事半功倍之效。更何况如欧公者,又非局限于庐陵一地,其在华夏最为闪耀群星之中,实居于前列。

  ——中国宋史研究会原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包伟民

 

  欧阳修的历史时空

  回顾中国古代政治之宽明及文化之繁荣,两宋时期应最受称道。两宋320年历史中,又以北宋仁宗朝最受推崇。仁宗在位的42年,呈现出典型的“士大夫政治”特征。其中又以庆历(1041—1048)和嘉祐(1056—1063)两个时期最受赞扬,以至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这两个时期的政治特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外无事,成宋朝完成局部统一后数十年太平之局面;二是人才济济,名臣士大夫辈出,文化空前兴盛。众多明星般的人杰之中,欧阳修当属极为璀璨者之一。庆历年间,欧阳修积极支持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与范仲淹一起标举名节,振励士风;嘉祐时期,与富弼、包拯、胡瑗并称“四真”(富弼是真宰相,包拯是真中丞,胡瑗是真先生,欧阳修是真学士)。欧阳修不仅在主持嘉祐二年(1057)省试中,力倡古文之风,而且在接替包拯知开封府一职后亦政绩有名,获“包严欧宽”之美誉。仁宗时期,欧阳修无疑是士大夫中的一面旗帜,在更新风气中发挥引领作用。不唯如此,后来英宗和神宗即位,欧阳修更在协助韩琦稳定政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将视野转向历史发展空间,宋代又是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时期。南方的江西不仅是北宋都城汴京等地粮食的重要供给地,还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地区。从进士及第人数来看,两宋时期,江南西路是全国进士人数最多的路分之一,而欧阳修的故乡庐陵(吉州)则是江南西路进士及第最多的州,人数多达1066人,远超居于第二的抚州(400余人)。庐陵进士中著名者除欧阳修外,还有杨万里、周必大、文天祥等,但综合而论,则是欧阳修事功、学问、才名俱显,声誉最高。只以学问论,在文学、经学、史学等方面皆有成就,同代人中,可相提并论者亦为数不多。因此,欧阳修实为认识宋代,尤其是北宋政治、学术以及江西地域文化的一位关键性人物。

  ——中国宋史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 曹家齐

 

  闪耀在华夏 灿烂星空中

  在华夏群星闪耀的北宋,欧阳修究竟是不是最耀眼的呢?

  论政事,他可能不如韩琦、范仲淹,但他是韩琦、范仲淹的同道,他为庆历新政鼓与呼,并协助韩琦完成最高权力的两次平稳交接;他也没有包拯那样令人瞩目的地方治理成绩,他的治理风格是润物无声的,他说“治民如治病”“但民称便,即是良吏”。

  论文学,他可能不如苏轼,但他是苏轼的老师,是那个发现了苏轼并主动要避此人,令其出一头地的文坛领袖。他引领着时代的方向,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都是他的后学,在他的旗帜下继续向前。善于发现人才,不拘一格荐人才,一札荐三相,为政敌之子,为学术异己者,为政见不同者,欧阳修之格局气度,古今罕有。

  论史学,以现代标准衡量,他显然不如司马光克制“客观”,但他的本意从来不在“客观”,“孔子作春秋”才是他的追求。他的千古知音陈寅恪说:“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

  论儒学,以传统标准衡量,他的成就肯定不如张载、二程,以现代标准衡量,王安石也在他之上,但他是疑经惑古新思潮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他推荐了胡瑗和孙复,他主张“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

  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主盟文坛数十年,于诗、词、散文俱为大家,还是《新唐书》(纪、志、表)和《新五代史》的作者,宋代金石学的开创者……以上种种,俱是写实。是否最耀眼,又有什么要紧呢!

  ——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 赵冬梅

 

编辑:李坚  审核:温小强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