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经开区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激活发展动能——干好干坏不一样 多干少干区别大
今年以来,九江经开区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持续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环境的动力源泉,大力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实现收入分配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改革中,九江经开区首先堵住“躺平”路,让重实干成为干部的行动自觉。九江经开区大力减少机构和机关人员数量,原来的23个直属事业单位减至9个,撤销正处级事业单位2个;编制由530名减至300名。过去部门内设的科室全部撤销,科级干部职数由161名减至44名,清理清退临聘人员1001人,机关减少人员达五分之一。同时,充分发挥人事薪酬制度的导向作用,岗位数量和薪酬标准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一线倾斜,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争相竞聘到一线岗位。通过强制性减员增效,促使干部自觉长学识、强本领、提效能,让“畏难”干部没面子、“躺平”干部没空间。
改革薪酬制度的一大利器,就是彻底打破“大锅饭”。改革前,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干少干没区别;改革后,干好干坏不一样,多干少干区别大。九江经开区解放思想,向绩效奖金福利化、薪酬分配平均化“开刀”,以职能定位和岗位工作强度标定岗位价值系数,技术难度越大、工作强度越高,岗位薪酬就越高。绩效薪酬标准分为7个薪级,每个薪级下设5个薪资档,部门人员岗位薪酬差距最大达6万元。通过突出岗位价值和实际贡献导向,做到靠本事竞岗位、依岗位出业绩、凭实绩拿薪酬,使能干事的干部有位子、会干事的干部有舞台、干成事的干部拿高薪。
“九江经开区是九江工业经济的主战场,要向薪酬制度改革要战斗力,让比业绩成为干部的第一要求。”九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柯尊玉表示,“我们锚定高质量发展及国评省评主要指标,坚持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做到业绩用事实说话、绩效拿结果证明,用‘硬杠杠’拉开收入差距,真正让考核‘指挥棒’明导向、有威力、出成效,让广大干部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
洪永林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亚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