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希先:井冈山上一尖兵 追随毛主席干革命“第一人”

2024-01-02 11:25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朱正、郑周贇报道:他,19岁入党,21岁参加秋收起义,并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24岁不幸牺牲。在三湾改编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与毛泽东一起粉碎了革命队伍内变节分子的叛变阴谋。

  他,就是井冈山上一尖兵——宛希先。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满怀深情地说:“实践证明,宛希先是一个很优秀的同志。”近日,记者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只见松柏环抱,红枫浸染,沿着长长的石阶往上攀登,20座井冈英豪的塑像矗立在眼前,宛希先便是其中的一位。

宛希先

  “坚决革命到底”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楼展厅内,挂着一幅宛希先的照片,他留着寸头,眼神中透着坚定和刚毅,参观者在照片前不时驻足观看。

  1906年,宛希先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一个普通店员家庭。在堂兄宛希俨的影响下,1925年,他中学一毕业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北伐行列。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宛希先同卢德铭等一起前往南昌参加“八一”起义。因未赶上预定日期而转赴修水、铜鼓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1927年9月19日,宛希先在前委扩大会议上坚决反对“直取浏阳,攻打长沙”的错误主张,极力拥护毛泽东关于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向井冈山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正确决策,并与曾士峨、张子清等相互鼓励,坚决跟随毛泽东。

  革命部队从浏阳市文家市镇出来后,由于粮食不足,缺医少药,加之天天翻山越岭,还要对付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地方武装的不断追击、袭扰,士气十分低落。9月23日早晨,部队在萍乡市芦溪县遭到袭击,伤亡惨重,总指挥卢德铭也不幸牺牲,宛希先从此失去了最亲密崇敬的战友和上级,却更坚定了他革命到底的决心。

  芦溪受挫后,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极情绪,许多人不辞而别,部队锐减至不足千人。“1927年9月29日,部队终于转移到了吉安市永新县三湾村,基本摆脱了敌人的追赶,毛泽东立刻着手进行酝酿已久的改编计划。”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研究员汤根姬告诉记者。

  第二天清晨,部队于三湾村前枫树坪集结。毛泽东站上前号召大家说:“我们干革命,一不图升官,二不图发财,三不图养家糊口,只图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此行前去,山高水长,任重道远。人各有志,不能勉强。有愿意跟我走的,请站到左边来,我热烈欢迎;有愿意回家的,请站到右边去,我热烈欢送,并且发给路费!”

  毛泽东说完后,底下一片寂静。这时,宛希先首先举起手中的武器,大吼一声:“跟着毛委员打天下,坚决革命到底!”并第一个站到了左边,接着张子清、曾士峨、伍仲豪、罗荣桓、何长工等也站到了左边。在这紧急关头,宛希先等人给了毛泽东巨大的支持,从而有效地稳定了这支队伍。

  三湾改编后,革命队伍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宛希先任团政治部主任兼一营党代表,并被增补为前委委员。此后,他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和培养下,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研究员汤根姬介绍宛希先事迹(朱正摄)

  粉碎叛变阴谋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主力攻下株洲市茶陵县,并成立了县政权——茶陵县人民委员会。然而,在团长陈浩等人的把持下,一切沿袭旧政权的规章制度,仍旧是坐堂审案,依靠商会组织派款派捐。在老百姓的眼里,这个县政权与国民党的旧政权无异。

  宛希先写信把茶陵的情况告诉了在井冈山的前委书记毛泽东,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立即回信指示要改变做法,不能按国民党那种老方法办,要成立工农兵政府,要保护商店,保护邮局,保护学校,保护医院。11月 22日,原茶陵县人民委员会被撤销,成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从而诞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12月下旬,国民党军队进逼茶陵。鉴于双方力量悬殊,宛希先等主张回师井冈山。而陈浩等人却企图假借撤往湘南,将工农革命军拉向国民党军队。

  宛希先觉察到他们把部队撤往湘南必有阴谋。于是,他和张子清秘密商议,决定派可靠人员摸清他们的行踪。由于陈浩等人平时的行为早就引起了战士们的不满,侦查情况的人很快就了解到,陈浩在前几天通过邮局给国民党军方鼎英发了一封信。

  宛希先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奔向邮局,截获了这封投降信。宛希先再三规劝他们带部队回井冈山,同时紧急派人去向毛泽东报告。但陈浩等人非但不听宛希先的劝告,反而连夜拆去回井冈山的必经之桥——茶陵东门外的浮桥,并趁黑夜辨不清方向的时候,强行部队南行。

  “这是一场关系到数百名革命军战士生死存亡的斗争,我们一定要保住部队,千万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宛希先坚定地对张子清说。

  12月27日,部队行至茶陵县湖口,这是回井冈山还是往湘南的三岔路口,宛希先和陈浩一行此时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接到宛希先紧急情报的毛泽东带人赶到了湖口。并主持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会上,宛希先等揭露了陈浩一伙妄图叛变的阴谋,毛泽东当即命令逮捕陈浩等人,于危急时刻挽救了年幼的工农革命军。

  毛泽东深情怀念

  1928年1月,宛希先等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克了井冈山东南最大的反动堡垒遂川城。尔后他又自告奋勇,前往九陇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在九陇山,他带领干部战士走村串寨,访贫问苦,宣传革命道理,并在九陇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由200多人参加的农民赤卫队。他指挥赤卫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九陇山的围攻,使九陇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大屏障。

  朱德、毛泽东会师以后,宛希先身兼第十一师党代表和湘赣边界特委常委二职。当红军大部队被湖南省委拉往湘南,湘赣两省国民党军11个团大举进攻永新之时,宛希先担任北路行动委员会书记。他和东、中两路行动委员会密切配合,以1个团的兵力,将国民党军队的11个团困在永新城附近30里内达25天之久,史称“永新困敌”,创造了红军战史上的奇迹。

  为打破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会剿”,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发展,留下红五军与红四军三十二团留守湘赣边,包括宛希先在内的红四军的一批骨干也被留在井冈山。2月,宛希先以特委常委和巡视员的身份,牵头召开了宁冈、永新、茶陵三县县委联席会议,重新恢复了特委,继续领导边界军民的对敌斗争。后又受特委派遣,到茶陵特别区任区委书记,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宛希先深得毛泽东的信任和器重,在危难关头拯救了年幼的工农红军,保存了革命力量。遗憾的是,1929年,宛希先在江西永新县大湾村牺牲,年仅24岁。”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研究员汤根姬说。

  1945年,党的七大追认宛希先为革命烈士。1965年5月,毛泽东千里来寻故地,重上井冈山,在和湖南省委负责人的谈话中再次提到了宛希先,他满怀深情地说:“实践证明,宛希先是一个很优秀的同志。”

  在汤根姬看来,中国革命正是有无数像宛希先这样的有志青年,他们为了民族的未来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我们这代人要牢记党的发展历程,牢记那些为革命付出鲜血的革命先辈,学习他们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勇气和坚持。

  吉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专家王荣盛说,宛希先放弃了原本优越的生活,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中,他坚定地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心系国家苍生,对党始终保持忠诚,这种精神永远值得后代人学习。

  记者手记:

  沿着岁月的长河溯流而上,重读宛希先烈士的斗争篇章,让我们对“信念”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他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坚信自己的奋斗有价值,坚信共产党能为人民谋幸福。信念为什么有力量?因为它超越生死、时空,让为此奋斗的青春和生命闪闪发光,成为永恒。

  在三湾改编中,他遵从内心,“共产党只图劳苦大众得解放”的信念鼓舞着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毛泽东,表示“坚决革命到底”。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他眼见昔日战友陈浩等人大搞升堂办案、收税纳粮,逐渐丧失理想信念,内心十分焦灼,对他们提出严厉批评,并以实际行动挽救了年幼的工农革命军。

  他一心为民、锐意进取、不计得失,以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的家国情怀,令无数人动容。他的牺牲,见证了共产党人追求理想信念的伟大与悲壮。

  五百里井冈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在井冈山武装割据和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为革命捐躯的烈士达4.8万余人,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烈士用他们的鲜血,铸就了不朽的井冈山精神,指引新时代的我们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