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琢:井冈山“飞兵团长” 毛泽东为其拟写挽联

2024-01-02 11:25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王尔琢军队证件照

记者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聆听王尔琢事迹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曾风、曾庆扬报道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峥嵘岁月虽已远去,但有些人、有些事,每每重温却依然让人感动,让人震撼。近日,记者追寻伟人足迹,来到了江西井冈山,在这片红色故土,重温那段峥嵘岁月,聆听烈士王尔琢的动人事迹。

  “一哭尔琢,再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这是革命烈士王尔琢牺牲之时,毛泽东亲自为其拟写的挽联。从字里行间,可以清晰地看出毛泽东的悲痛与惋惜之情。对于王尔琢的牺牲,毛泽东也高度评价,“他的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王尔琢牺牲时期,正是井冈山根据地开创最为艰难的时候,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的王尔琢,曾立下誓言:“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1928年8月,年仅25岁的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仍是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立志救国的“高材生”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关于王尔琢的展品并不多,甚至连他本人的照片都没有,仅有几张简单的图片与几段简单的文字,让人能一窥这位革命先烈的风采。

  “王尔琢是湖南省石门县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后上了井冈山。王尔琢政治上坚定,军事上有才干,是红军初创时期的一名重要将领”。在博物馆讲解员贺静的介绍中,王尔琢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黄埔军校蒋校长的眼里,是一位优秀但不听话的学生;在红四军战友的眼里是一位蓄发明志的美髯公;而在井冈山老百姓的眼里,又是一位威震敌胆的飞兵团长。

  王尔琢于1903年1月出生在一户商人家庭。1920年,他考入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今湖南大学前身之一),立志工业救国。在学习中,他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参加进步学生运动,接受革命思想。1924年4月,王尔琢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周恩来精心培养下,他加入了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革命先进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国民党右派“孙文主义学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平定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广州叛乱;参加北伐战争,率部挺进江西、进军浙江、攻入上海……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王尔琢屡立战功,军事才能突出。1927年春,王尔琢率部向上海挺进途中,蒋介石派人游说王尔琢,许以军长之职,拉拢他加入国民党。但王尔琢看穿了蒋介石蓄意背叛革命的意图,坚决予以拒绝,并带领所部共产党员出走,其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朱德领导的湘南暴动。

  其间,王尔琢与朱德、陈毅一道率南昌起义余部转战闽赣粤湘边界地,坚持游击战争,最终实现井冈山“朱毛”会师,使中国革命进入大转折。会师后,朱德任红四军军长兼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一师师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

  骁勇善战的“飞兵团长”

  1928年,王尔琢任第二十八团团长一职时只有25岁,虽然年轻,但王尔琢非常善于治军。部队中的每项事情,大至军事部署、战斗计划,小至生活安排及战士之间矛盾,他都事事关心件件过问,从不马虎草率。他还善于团结战友,听取别人意见,对于别人的缺点错误,也能直截了当地指出,善意诚恳地进行帮助。也正是在这一年,王尔琢带领的二十八团屡立战功,获得了“飞兵团”的称号,他本人也被当地军民称为“飞兵团长”。

  1928年5月中旬,江西的国民党军队第二十七师两个团从拿山向根据地进犯,王尔琢协助朱德率二十八团二十九团迎击敌人,走在前面的二十九团首先与敌人的先头营相遇并将敌人打垮,王尔琢估计后面一定有大股敌军,于是立即把二十八团换成前卫,预先在敌人行经的地方设下埋伏,翌日清晨,有两个团的敌人果然出现,王尔琢立即率队英勇出击,首先歼敌第八十一团,接着又冒着倾盆大雨乘胜追击,击溃敌军第七十九团,并占领永新县城,红军挫败赣敌的两个团后,敌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又带四个团从吉安进犯永新,王尔琢率部主动撤出永新县城,绕道袭击湖南茶陵,杨如轩得知红军主力远在茶陵一带时,就派两个团向宁冈县(现并入井冈山市)进犯,还派一个团到永新地区协防。

  正在茶陵的王尔琢得知敌人进攻宁冈的前锋已抵达龙源口,便当即率部队向东杀了个回马枪,一天急行军一百三十多里赶到敌人西进的必经之地,并预先设下埋伏。敌军根本没有想到红军会出现在这里,大摇大摆地进了红军的伏击圈,王尔琢指挥部队将敌军包围起来,组成了密集火力网,激战一个多小时后全歼敌人,并当场击毙敌军团长。战斗结束后,王尔琢又率兵直扑永新县城,红军进攻城门时,敌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正在他的司令部听着留声机,闻得枪声大作,才仓皇逃跑,逃跑时还被流弹击伤。于是在战后,王尔琢率领的二十八团便有了“飞兵团”的称号。

  1928年6月下旬,江西的国民党军队又调集五个装备精良,战斗力强的团,由第九师师长杨池生担任前敌总指挥,分两路从永新向宁冈进攻,王尔琢根据军委会议的布置,带领二十八团迎击敌人,当王尔琢率领部队跑步赶到时,敌人的两个团已经抢先占据了制高点,王尔琢趁敌尚未完全修好工事之际,下令向敌军发起进攻,但连续冲锋三次都没能攻下,部队的伤亡也越来越大,此时朱德指挥的二十九团和三十一团一营在新七溪岭一带也遭到敌人的猛烈攻击,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战局非常危急。

  为了尽快拿下制高点,王尔琢从第二十八团的三个营中挑选了一百多名党员和有战斗经验的战士组成了敢死队,由王尔琢亲自带领,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再次向敌人发起冲锋,敢死队员一边利用树木山石隐蔽前进,一边用枪射击,前面的倒下,后面的紧接着冲上,经过一场激烈的血战,红军终于攻下敌人的阵地,王尔琢又果断指挥部队从敌人背后发起突袭,敌人在红军的前后夹击之下,狼狈败逃。这一仗,红军全歼敌军一个团,击溃两个团,缴枪一千余支,取得了威震湘赣两省的空前大捷。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朱德在作战总结会议上,对第二十八团这一仗作了很高的评价。而且还被当地军民编成民谣: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的“美髯公”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骁将,竟然被叛徒开枪射击,英勇牺牲,年仅25岁。

  1928年,在江西崇义县思顺圩,刚编入二十八团的二营营长袁崇全裹胁士兵叛逃,王尔琢认为跟着袁崇全叛逃的大部分人是受了蒙蔽,主张“喊回来”,于是自告奋勇率队去做叛逃官兵的工作。

  “我是他们的团长,还是我亲自去把他们接回来”。8月25日晚,王尔琢快马追上叛军,不顾危险,不断喊话:“同志们别怕,我是你们的团长王尔琢,是来接你们回去的!”反复喊了几遍后,山上的士兵逐渐下来了,就在此时,气急败坏的袁崇全突然开枪射击,王尔琢躲闪不及,中弹倒在血泊之中。最终,被袁崇全胁迫走的五个连全部归队,王尔琢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他仍是长髯飘飘。

  在为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他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再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在军事上,王尔琢可以说是整个红四军的依靠,在第一次反‘围剿’期间,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三次战斗都是王尔琢担当主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馆长饶道良向记者介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战略战术大多是王尔琢参与制定的,他的牺牲对整个红军来说,是重大的损失,这一点从毛主席亲自为其拟挽联也可以看出。

  王尔琢的牺牲,是那么的出人意料,让人惋惜,但他的牺牲也切实挽救了革命。在这短暂的革命生涯中,王尔琢鼎力协助毛泽东、朱德巩固部队、指挥作战,在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起义、创建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初期,革命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手记:

  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血泊中消逝,究竟是什么能让他不畏艰苦,不怕牺牲。面对高官厚禄,严词拒绝;面对每一次战斗,都一往无前。“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这是王尔琢在家书中所写的一句话,也是他内心最真实想法的表达。

  纵观王尔琢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我们不难找到答案,那便是对革命必将成功的理想信念,是舍生取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是有着这样一种信仰的力量,才让王尔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成为一名传奇将领。

  也许王尔琢的死对很多人来说是意难平,认为他太过善良,没有防人之心,没有死于敌人之手,却倒在了叛徒枪下。但王尔琢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只不过他始终站在革命的立场,选择劝说这一方式,也是希望能尽可能地保存革命力量,最终他成功了,尽管付出了生命,但革命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存。

  烈士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们的精神却与世长存,他们这种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理想、为了未来可以牺牲一切的信仰,必将继续传承下去,激励我们年轻的一代,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奋勇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