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革命烈士王佐的赤胆忠诚:毛泽东称之为“莲花小王”

2024-01-02 11:25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芳、大江网全媒体记者胡武龙、乐伟聪报道:“这里就是当年高滩行军会议旧址,有位高滩的共产党员将秋收起义部队带到了这里,他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莲花小王’。”日前,在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王佐支部陈列室里,莲花县六市乡中小学的师生代表们正在参观。

  “莲花小王”是谁?他是怎样将秋收起义部队带到莲花的?不妨让我们把时针回拨到1927年9月23日,那个凄风冷雨的秋夜。

  1927年9月23日,在芦溪边陲之地杂溪村,秋收起义前委书记毛泽东的心在茫茫黑夜里上下求索。这支队伍从文家市南下,在山沟里打转,还没打过一场胜仗,当初的五千多兵力锐减到不足千人,总指挥卢德铭也光荣牺牲了。失落感,弥漫在所有人身上。

  路在何方?革命的火种怎样才能保存?

  杂溪村再往前是莲花县高滩村。中间只隔一座玉皇山。毛泽东想起在醴陵认识的“莲花小王”。

  “莲花小王”也就是高滩村的王佐,他19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井冈山和莲花一带有名的农民武装领导人。

  “莲花小王”

  1907年王佐出生于在高滩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王佐来到萍乡光济中学求学。在萍乡,他知道了路矿工人大罢工、工人俱乐部、合作社;在社会调查活动中,聆听了刘少奇、李立三等共产党人的演讲,在这些触动下,王佐的思想进步很快,他在日记中写到:“人,要有信仰,信仰能产生用之不竭之动力。”“人要有了民主、科学,才不会愚昧、迷信。”1926年,王佐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到家乡后,王佐先在几个儿时的伙伴中宣传党的主张,慢慢地把这些伙伴发展为同志。王佐以学得知识普及大家为名,创办夜校,实则以此来麻痹地主,创立农会,建立革命组织。

  王佐与毛泽东的初次见面,是在1927年元月,在醴陵县农民协会所在地先农坛。毛泽东到醴陵考察农民运动,并召开座谈会,王佐应邀参加并汇报农民运动情况。

  “这位是王佐同志,江西莲花人,是安源特委派来帮助搞农运的。”

  毛泽东问:“噢,安源特委把你派到这儿来了,多久了?”

  王佐回答道:“一个多月了。”

  “好啊,你对这里的情况比我熟悉,到时候要请你给我作介绍哦。”毛泽东说完在王佐的肩上拍了一下,说:“我们是亲戚罗。”

  王佐一愣,不明地望着毛泽东。“你是江西人,不是说江西老表嘛,你说我们是不是亲戚?”毛泽东的话,亲切感人,瞬间消除了王佐的紧张感。因他是与会人员中年龄最小的同志,且座谈会上发言十分精彩,被毛泽东亲切称为“莲花小王”。

  “莲花小王”从此成了王佐的一张名片。

  “高滩不散摊”

  秋收起义部队在山口岩遭敌突袭,陷入困境。当晚,在芦溪县张佳坊乡杂溪村夜宿时,毛泽东想起“莲花小王”“找到五棵大柏树,就可以找到我”的话。立刻派人前往高滩村寻找王佐。

  几天前,莲花赤卫队为了策应秋收起义,组织暴动攻打县城。由于判断失误,一百多名赤卫队员被杀得杀、捉得捉,一时腥风血雨。王佐好不容易逃了出来,躲在攸县。

  王佐得知毛泽东在芦溪,心情十分激动,他马上赶回莲花,召集几个先进分子安排好了接应部队的事宜。自己则带着几位同志立刻赶到杂溪迎接毛泽东。

  黑夜茫茫,王佐一行急急忙忙地穿行在玉皇山那崎岖的山路里。1927年9月24日清晨,苦等已久的“莲花小王”——王佐一行四人终于出现在毛泽东面前。

  王佐说,莲花的国民党守城部队兵力少,只有百把人,建议毛泽东带领部队先到莲花去,打下县城。

  在王佐带领下,工农革命军翻越海拔1200多米的武功山余脉玉皇山进入高滩村。一路上发生了多起士兵逃离部队的事件,工农革命军从起义时的5000余人锐减到不足800人。这时,部队士气低落,加之长途跋涉,粮食医药匮乏,悲观情绪笼罩整个队伍。

  工农革命军一到高滩,让官兵意想不到的是:几乎全村人都来,有看热闹的,有杀猪送菜来的,有搬凳子给官兵坐的,有帮助搀扶伤员的,面对这种热情场面,有些战士竟流下了眼泪。这天中饭,有鱼有肉,让官兵们吃了半个月以来的一顿饱饭。

  看到人民群众高涨的革命热情,毛泽东提议,在高滩召开行军会议。在大会上,毛泽东说:“有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前进的道路会更加光明。决不能让部队在高滩散摊!我们明天要去做一件大事,前不久,当地党组织组织了一次攻打县城的秋暴,失败了,关押了我们许多同志,我们要去解救他们。”

  在高滩村召开的行军会议尽管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毛泽东那朴实感人的革命道理,扫除了部队中的悲观丧气情绪,端正了大家的思想,进一步坚定了工农革命军官兵的革命信念。一句“高滩不散摊”的口号保留下革命火种,点燃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照亮中国革命的航向。

  王佐支部

  1928年5月,王佐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在策反看守士兵和机枪手起义时,由于告密失败,6月5日被国民党杀害于九都桥上,时年21岁。

  在莲花县的同志们眼里,理想信念坚定的“莲花小王”就像旗帜和方向。为了纪念王佐,按上级指示,莲花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将高洲乡改为王佐乡,将高滩党支部改为王佐支部。

  在今天高滩村的“坚强的战斗堡垒”支部研学馆里能够看到1931年王佐支部的会议记录的复印件,这是迄今为止找到的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最完整最详实的支部会议记录。

  “通过9月17日的会议记录可以看到,王佐支部对党员监督非常严格,这位颜苟仔就因为几个月不报告工作而取消了党小组长职务,还被罚去修路。”高洲乡一级科员魏虹介绍,王佐支部的组织生活严肃认真,比如,在发展党员方面,王佐支部严格按照省委要求,注重从工人、雇农和劳动妇女中发展党员;在教育党员方面,1930年开始湘东南特委在莲花先后创办了党训班、团训班、干训班,王佐支部及时派党员参加……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王佐支部坚持全年召开会议20余次,几乎每个月都有党员大会。可以说是如今“三会一课”制度的雏形。王佐支部影响深远,1977年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介绍中共莲花县“王佐支部”决议案》一文,专门介绍王佐支部决议案。

  自2018年起,莲花县大力开展新时代王佐支部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县各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高滩村以红色名村建设为契机深挖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对秋收起义部队行军会议旧址进行重新布展,建设了“坚强的战斗堡垒”支部研学馆,制作排演红色歌曲,研发精品党课,2023年,吸引省内外机关、企事业单位7万余人前来参观学习。

  记者手记

  何为“中国青年”?隔着岁月的长河,重读王佐烈士的21年的生命篇章,我们收获了答案。

  “人,要有信仰,信仰能产生用之不竭之动力。”21岁,他短暂的生命为追寻信仰而热烈绽放,他用短暂一生诠释着“中国青年”的样子,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

  何为“信仰”?王佐清楚地知道,信仰是将生命交给自己认定的事业,在革命洪流中披荆斩棘,坚定前行,无怨无悔。正因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会产生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的超凡勇气,才能经受住血雨腥风的洗礼和考验。

  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为民族的命运抗争。革命战争年代,一位位像王佐这样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他们擎起革命旗帜,却没能等到胜利的天明,但他们的信仰深深根植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根植于红色基因之中,世代传承。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