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堪:毛泽东上井冈山的向导 牺牲时蘸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

2024-01-02 11:25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 芳、大江网全媒体记者胡武龙、乐伟聪报道:刘仁堪烈士在就义前,敌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舌头,他仍然用脚蘸着流下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讲述了这段撼天动地的血色故事。

  这幕悲壮的场景发生在1929年5月19日。那天,莲花县城南门大洲,气氛肃杀、沉寂,只听得到风吹着河边的芦苇,发出飒飒的声音。8时刚过,一队反动派,押着刘仁堪等人来到刑场。遭受过酷刑的刘仁堪已是体无完肤,但看到刑场上围观的百姓他立刻抖擞精神,向群众高声呼喊革命口号。

  这哪是什么刑场,分明就是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会,如春雷、如篝火、如旗帜……

  刘仁堪曾作为向导,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探路、引路。在2011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任仲平文章《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中这样写道:“李大钊,38岁。彭湃,33岁。瞿秋白,36岁。方志敏,38岁。刘仁堪,34岁。这是他们从容赴死的年龄。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只因坚信‘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求达于真理’”。

  这是怎样一位信仰如磐的共产党员?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记者一行来到刘仁堪的故里莲花县,探寻先烈的生命历程,聆听先烈的感人事迹,感触人们弘扬先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脉搏。

  医人先医心

  莲花县升坊镇浯二村(当时叫浯塘村),有一栋旧式瓦房,1895年,刘仁堪出生在这里。

  刘仁堪家是医药世家,按照家里的设想,刘仁堪也应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大夫。

  然而当时民生凋敝,百姓苦难,特别是有的土豪逼着交不起租子的佃户卖老婆、卖儿女还债,一笔笔血泪债让刘仁堪义愤填膺。在土豪的强取豪夺下,村民们越来越穷,别说看病,连饭都吃不饱。仅靠行医,刘仁堪已无法养活妻儿。受压迫的生活、受压迫的百姓,让刘仁堪明白贫苦工农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有一番作为。

  1924年,刘仁堪辞别妻子前往长沙谋生,他的人生也从此改变。刘仁堪白天在码头工作,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免费给工友看病,他识字,穷兄弟们要写信回家都找他代笔……共同的劳动生活,使刘仁堪深切感受到穷苦大众团结的力量。

  当时,湖南的工农运动开展起来了。长沙各行各业都组织了工会,刘仁堪主动投身到工人运动中,并成为基层骨干分子。1925年,在长沙著名的工人领袖郭亮的介绍下,刘仁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1926年,受党组织的指示,刘仁堪回到家乡莲花,以行医、教私塾为掩护,开展反帝爱国宣传工作和农民运动。

  当时的莲花地处偏僻,封建势力顽固。刘仁堪不畏强暴,经常在土豪劣绅的围攻中挺身而出,为贫苦农民说话,受到群众的拥戴。在刘仁堪等的领导下,浯塘一带的农会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引路上井冈

  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分三路向莲花县城扑来,不到半个小时即攻克莲花县城。这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从文家市退兵后夺下的第一个县城。

  刘仁堪闻讯与同志们连夜赶到县城,参加了9月26日毛泽东在莲花县宾兴馆主持召开的会议。毛泽东将“上山”武装革命的思想与江西省委的指示结合,在宾兴馆会议上作出了引兵井冈山的决策。

  刘仁堪主动说:“毛委员,我是莲花本地人,对永新宁冈一带的地形比较熟悉,就让我随部队行动吧。”毛泽东征求了莲花党组织和其他同志的意见后说:“好吧。我们也需要培养一批地方干部,刘仁堪和朱义祖两位莲花的同志,先随军行动,为部队作向导,上山以后就到军官训练班去学习,回来后好重新打开湘赣边界斗争的局面。”

  第二天,刘仁堪做向导,领着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莲花县三板桥乡桥头村。在这里,毛泽东和刘仁堪深入群众,查地图,找当地党员干部、老人开调查会,了解永新、宁冈、茶陵一带的情况,研究确定进军井冈山的路线。

  一路上,刘仁堪担任向导,与同志们一道打探敌情,为大部队成功上井冈山探路、开路。

  在井冈山,刘仁堪进入红军教导队受训。通过学习,刘仁堪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此后指挥武装革命斗争打下了坚实基础。三个多月后,刘仁堪受毛泽东委派秘密回到莲花领导武装斗争。

  刑场血书撼天地

  1928年6月30日,莲花县在县城召开了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莲花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选举了刘仁堪为第一届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在成立大会上,刘仁堪慷慨激昂地说:“从今天起,一切权力属于工农群众,地主资产阶级的租契债务,一律废除!地主豪绅剥削得来的财产,一律归还工农群众!”刘仁堪的讲话,博得一阵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很多群众当场表示愿意追随刘仁堪闹革命。短时间内,莲花全县8个区、136个乡镇设立了区苏维埃政府和乡苏维埃政府。

  1929年1月,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面对敌人重兵压境,毛泽东决定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出击,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包括莲花县在内的各级党组织的环境变得愈发恶劣,为了维持斗争,此时已是县委书记的刘仁堪开始采用巡视工作的办法,领导党组织和群众坚持斗争。

  5月,刘仁堪在南村(现莲花县荷塘乡)开展活动时,被敌人密探发现,不幸落入敌人的魔掌。敌人抓获了一名县委书记,如获至宝,他们派出刘仁堪的堂兄、时任国民党莲花县党部负责人刘启沛充当说客诱降。“只要你写出自首书,交代莲花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下落,不但可免一死,还可封官晋爵、享受荣华富贵。”刘仁堪对此不屑一顾,严词痛斥。敌人对他施以各种酷刑,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用铁铲烙……刘仁堪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恼羞成怒,决定处决刘仁堪。

  1929年5月19日,刘仁堪被押解到莲花南门大洲。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之下,刘仁堪不顾国民党官员的问话和所谓的“审判”,大声跟围观群众宣扬革命道理。

  面对被刘仁堪带动起来的气氛,在场的国民党反动派十分紧张,行刑队士兵用枪托把刘仁堪砸晕在地,这还不算完,反动派又抽出刺刀,残忍地剜去了刘仁堪的舌头。刘仁堪直接痛得昏死过去。

  一会儿,刘仁堪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后,他又奋力挺起胸膛,用脚趾代替毛笔,用自己嘴巴里还在喷涌的鲜血做墨,忍着剧痛在脚下的方桌上缓慢地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六个鲜红的大字。写完之后,刘仁堪壮烈牺牲,年仅34岁。

  “仁为革命有功堪作烈士永存”。刘仁堪英勇牺牲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奋勇前行。

  刘仁堪就义的地方,建起了刘仁堪小学,孩子们在现代化的教学楼里学习文化知识,红色基因世代相传。莲花县以刘仁堪故居等为基础,打造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党性教育基地,成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现已有5万余名党员干部在这里接受教育培训。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开发了微党课,把课堂也设在了刘仁堪故居。浯二村将党建引领、红色传承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里已是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和省级红色名村。

   记者手记:

  我们不忍去想象,当年刘仁堪忍受着怎样的剧痛,用脚趾蘸着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这封刑场血书,是对自己信仰的捍卫,更是对反动派的蔑视。刘仁堪,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用满腔热血捍卫不灭的真理,显示了革命者永不屈服的英雄气概。

  井冈山斗争,历时两年零四个月,共牺牲四万八千多烈士,像刘仁堪烈士这样的故事,几乎每一天都在上演。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中,在苦苦探寻救国之路的历史荒原中,像刘仁堪这样的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名字点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这每一个闪亮的名字后面,都镌刻着忠诚与信仰。

  任凭岁月流转,信仰却如日月之恒。刘仁堪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但他的生命,早已凝成了党旗、国旗上那永恒的红。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