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文化让洪城更美好

2024-03-29 05:00 阅读
江西日报

黄秋园故居。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月26日,春日雨后的南昌系马桩街人来车往,明媚的阳光打在街道转角小桃花巷21号一栋朱红色的三层小楼上。

  这是著名画家黄秋园的故居。门前两个古朴的雕像被风化得面目略显模糊,室内展陈弥漫着岁月的味道,就连角门里小花园的盆栽与青苔,都透着隐于闹市的清幽。

  小楼并不寂寞。随着黄秋园故居的修缮保护,1991年,故居提升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大隐于市,多年来,这个小楼接待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离黄秋园纪念馆半街之隔的八一公园一隅,经年树木掩映下的是红墙黛瓦的梁书美术馆。

  2018年,南昌市创新出台了《南昌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鼓励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利用控制保护的历史建筑设立非国有博物馆,推行民办公助、公建民营、设立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非国有博物馆建设。

  梁书美术馆正是南昌市东湖区在《南昌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的指导下,建设的一座“公办民助”博物馆。

  2020年4月,梁书之子梁西江向梁书美术馆捐赠梁书画作120幅。随后,美术馆陆续收到部分收藏家捐赠的梁书画作26幅。作为百花洲文化艺术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梁书美术馆已成为百花洲一处文化艺术地标。

  南昌的名人正在“觉醒”,专属于他们的纪念场馆渐次建成开放。

  在城南八大山人梅湖风景区,分布着樱花园陈云旧居、彭友善美术馆、程允贤雕塑艺术馆等,“名人”云集,这里成了青云谱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再往南,青云谱区朱姑桥梅村梅汝璈故居旧貌依然。1904年,梅汝璈出生于此。梅汝璈故居经当地政府修复,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专程来这里聆听梅汝璈“东京审判”的故事。

  “苍苍茫茫,烟云满纸。秋园先生的画真不愧有诗意之美、禅意之美。对于这样的名人,南昌要做大名人IP,让更多人走近他了解他。”3月26日,采访中记者遇到了进馆参观的南昌市民万先生。他表示,黄秋园纪念馆现下还略显冷清。“在名人故居,历史是具体的、亲切的、温柔的,它自有一种可贵的魅力。同公共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有着私人化的标签,更需要想办法建立通道与公众互动起来才有活力。”

  名人资源“活”起来,从而带动文旅“火”起来。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近日,在滕王阁前,上千名游客在扮演王勃的演员带领下一起诵读《滕王阁序》。穿越千年的古代名人“尚能饭”,有着故居等实物场馆的近现代名人资源显然更有物可依,有“戏”可唱。

  去年9月,“翰墨归故里当代国画大师黄秋园作品展”回到其老家南昌县,并在南昌县博物馆新馆开展。“见山见水见秋园”,这些展览作品正如黄秋园的自号“清风老人”所指,如春风吹动南昌人崇文尚艺的情愫,也让其家乡刮起了一股“秋园风”。

  “今年是黄秋园诞辰110周年,我们还准备与相关展馆联动,策划黄秋园作品展。”黄秋园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名人资源在“觉醒”,一些有记忆的老建筑在政策加持下也“活”了起来。

  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南昌市对具有城市特有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的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等城市空间,采取大项目驱动、小规模微改造等多种形式,出台专门政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其中就包括了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

  省级层面上,省文旅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支持历史名人故居开辟为小型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并面向公众长期开放。

  □ 本报全媒体记者 钟秋兰 文/图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