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赣南乡村变奏曲

2024-04-16 10:30 阅读
江西日报

  □ 龚文瑞

  《金色鹭河》是作者继农村题材小说《丰收》后,反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父辈、己辈两代人所处时代的又一阕乡村变奏曲。这则变奏曲雄浑激荡、铿锵有力,小说中的人物饱含生命激情,他的个人命运、生存状态与乡村走向、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小说以大山、兰花夫妇和满堂、满红兄弟二人的打工成长史,以及赣县田村黄元产业发展史为主线,文学态势纵横捭阖,既跨越时空,跋涉岁月之旅,还沉浸家园,释放故土之情,可以解读成是一部家族史、创业史、乡村扶贫史。

  小说通过小人物的命运、人性,状写所处时代的宏大历史,采取对生活的故事化、世俗化、日常化处理,将人间世相和人性的真实样貌一一呈现,铺展了一幅秀美乡村的曼妙画卷,体现出这一嬗变过程中人们强烈的家乡情怀。

  作品由个人而乡村,由地邑而家国,在表现人物命运时,也积极地表现一个民族行进历程中的林林总总,同时,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人性的思考。小说有对人物的苦难描写与挫折呈现,但更多的是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和乐观进取的体现,比如满红返乡创业的乐观心路历程、干部的奉献精神与助民情怀……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参与者与见证人。

  对人物命运的细致描摹,对现实观照下的人性呈现,是写作的追求之一。本书对故事主人公大山、兰花夫妇的叙述最为细腻而深情,两人一生在故乡与他乡之间奔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因为处在社会变革期,而有着较为深刻的生命感悟。他们想走出大山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但城市并没有接纳所有的打工者,有的打工者成功地融入了城市生活,有的则在屡屡遇挫后返回了故乡。大山、兰花就属于后一类,他乡并未成为故乡,故乡依旧是归处。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质:付出得多,索取得少;顺从命运,少有抗争;他们善良而坚强,朴实而真诚。他们身上呈现着中国乡村农民最为本真的模样。

  人物的现实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大山、兰花这对平凡的夫妇,外出打工失败,返乡二次创业,尔后大儿子满堂外出闯荡,二儿子满红返乡创业。这种人物命运的安排,恰恰是当代乡村农民生存现状的一种真实呈现。相当一部分人以一种更为朴实的姿态回到乡村,并重新审视家乡,重新选择生存的路径,满红回乡发展黄元米果产业就是当代新农人生产生活的一个缩影。

  《金色鹭河》中的两代人,被命运纠缠的同时,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不断奋起与抗争。这些大时代的众生相,也是小说能够打动人心的原因。这份私人化的人生经历,因其至诚至爱的情感呈现,深深地激荡着读者。比如大山、兰花的死亡,十分细腻真切,引发读者强烈的共情。可以说,这一部分的叙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悲悯情感与强大的文字感染力。

  民间风俗与物事的运用也丰富着小说的内涵。比如把中药渣倒在路中央,游龙时的“龙灯进屋,买田造屋”,东河戏和黄元米果,过春节接客时吃满碗,中秋烧瓦塔,盖新房时“过午”和“接茶”等等这些富有浓郁乡土味的地域文化,为作品注入了更加深厚灵动的文学意蕴。鹭河两岸风光旖旎,乡村人家炊烟袅袅,黄元米果的清香,鹭溪河水的清幽以及衍及整个赣县区域的瑞峰山、宝华寺、契真寺、樱花公园、客家文化城等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风光胜地,被作者一一描绘,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这是写给赣南乡村的时代变奏曲。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