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骂人当网红”,就该被法律“掌嘴”

2024-04-30 16:12 阅读
大江网

  为博取流量及关注度,竟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用方言谩骂他人的短视频45个,最终“网红”梦碎。近日,经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海门区人民法院当庭判决被告人季某犯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禁止缓刑考验期内从事与网络直播有关的经营活动。(4月30日《扬子晚报》)

  在短视频火爆的时代,一些人试图通过极端行为攫取流量和关注度,以此攀登所谓的“网红宝座”。然而,这种追逐名利的方式若是践踏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最终只会是“南柯一梦”。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检察院的一份公诉书,揭开了这种现象的真实面纱,一位季姓被告人受到了法律的审判,其因在网络上发布侮辱性视频而获刑,这不仅是对其个人的惩戒,也是对所有企图“靠骂人当网红”者的严正警告。

  “靠骂人当网红”何以能一路绿灯?这是最该思考的问题。比如这个季某,他从事房屋装修、中介工作,在信息网络平台注册了两个账号,经常发布一些短视频以吸引生意,但反响平平。2022年8月,他开始发布“用方言骂人的视频”。事实上,这一招还真管用。他在网络平台公然侮辱7名本地区有网络影响力的人员,发布侮辱视频共计45个,播放量累计达62万余次,转发1500余条、评论1900余次。依靠“网上骂人”,季某一度“达到了‘火’的目的”。

  说到“靠骂人当网红”,就不得不说说“靠骂人当网红”的一名“顶流人物”。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有一个网名叫“张美丽”的主播,她通过在网络直播中呵斥、辱骂自己的母亲快速圈粉,而她这样的行为非但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和约束,反而引来更多主播的模仿和参与,每名主播还都因此快速涨粉。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出现,网络主播为了赚取流量,通过粗俗、出格的行为吸引眼球,增加关注。那么,“靠骂人当网红”何以每一次都成功?

  需要追问的有两个问题:其一,“骂人视频”“骂人直播”的流量何以如此之大?这个过程中,平台的审查机制何以失灵?在季某的这起案件中,法院的判决不仅仅是对其个人的惩处,更是对平台责任的一种追问。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应当对上传的内容负有监管责任。然而,当“靠骂人当网红”的现象屡见不鲜时,我们不禁要问,平台的监管红灯去哪了?为何在这些内容初次出现时,没有及时识别并制止?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缺失,更是价值导向上的偏差。

  其二,为何“靠骂人当网红”总是能够圈粉?围观“骂人视频”“骂人直播”的观众的“三观”显然是有问题的,不管是看笑话的还是有不雅嗜好的,正是“围观心态”在“助纣为虐”。在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过于宽容了对不良内容的容忍?作为观众,我们是否有责任去选择更加健康、更加积极的内容?每一次点击和转发,都是在为某种价值观投票。公众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网络文化的走向。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这一判决再次强调了网络文明与法治的重要性。季某以方言谩骂他人的形式,制作并传播短视频。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网络环境,更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公然挑战。45个短视频,如同45次对公共道德的冲击,最终引来了法律的“重锤”。法律的红灯亮起,既是对违规者的警示,也是对平台责任的呼唤,更是对公众责任感的提醒。法律多“掌嘴”,才能让“靠骂人当网红”的路彻底不通。“靠骂人当网红”的歪门邪道别再走了。

  (郭元鹏)

  编辑:徐楫越

  校对:熊细娇

  审核:倪旻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