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ART”搅热乡土!“我和我的家乡”何以出圈

2024-05-26 20:40 阅读
长安观察微信公号

“冠军奖品一头牛、亚军奖品一头猪、季军奖品一只羊……”日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举办“村ART”比赛,收到110幅村民绘画作品。一件件饱含乡情的画作在当地徐田古村五经魁内展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和村民前来观赏。

宏观如乡村全景,细微如瓜果花卉,特色如乡风民俗,寻常如街头小店……在当地农民笔下,岭南大地的所见所闻、所观所感皆可入画,乡村生活的美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一等奖作品《老店》,以画者常去的一家汤粉店为创作主题,热气腾腾的本土美食传递出浓浓乡土气息。这些难以在专业画家笔下出现的场景,被业余画家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描绘得生动异常。纵观整个“村ART”比赛,可谓高手如云、比拼激烈,如此盛况不只让围观者直言“入不了初选”,连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95后”返乡大学生也只得到了优秀奖。

近段时间,从风靡大江南北的“村超”“村BA”,到别开生面、气氛热烈的“村晚”“村歌”,再到此番文艺气息更浓的“村ART”,发源于乡村的文化活动形式,在不经意间频频出圈。这些活动可能没有完备的硬件,甚至场地、舞台、音响等设备都是“随地取材”、东拼西凑,但这并不妨碍参与者、围观者们热情高涨。街坊邻里、亲朋好友、或者自己直接上阵,家门口的“盛事”,激发了极强的参与感。无论具体形式如何,这一场场毫无修饰、原汁原味的热烈活动,或注入了村民对生活的理解、对家乡的热爱,或释放着“草根们”的情感、展示着普通人的爱好,台上认真投入,台下热烈回馈,感染力直穿“屏幕”。

高手在民间,乡村代有“才人”出。除了上述已成规模的活动,村民们自发的文化休闲生活同样精彩。借助于社交平台,从前舆论场上声量较小的村民,也更加大方自如地分享爱好与生活。可能背景就是田间地头,身上还沾着泥土,那般自由自在舞动、歌唱、作画、写作的模样,让人看到的是对生活的无尽热爱与憧憬。这些乡村图景,以最具体直接的方式让许多人发现,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广袤的乡村地区,早已拥有了各具特色的精彩侧面。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生活记录,展现着新时代的“希望田野”,不经意间击中游子心中隐隐的乡愁,让人重新欣赏时下乡村振兴的火热图景。

乡村文化的丰富面貌,激起的涟漪远在文化精神领域之外。随着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更新,广大乡村地区拥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四通八达的路网、无远弗届的网络等,这些发展成果同时也为乡村地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当下县域旅游盛行,广大乡村地区抓住特色、做好长板,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记忆点,让人一看就被吸引、能记住、愿意来,也可能开启下一波“泼天富贵”。

中国乡村幅员辽阔、面貌多样,如今有“先行者”已开发出成熟的旅游模式,乡居文化、秀美风景、茶山陶瓷等特色产业,都可大做文章。玩出更多花活儿,也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能。孕育一方风土,承载一方文化,乡土中国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乡愁。期待乡村找到更丰富的破圈之路,让“我和我的家乡”展现更多精彩。

 

编辑:章峰 审核:李运辉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