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峰:将庐陵文化名片擦得更靓

2024-05-26 22:58 阅读
当代江西
今天,以庐陵文化为灵魂、生态旅游为载体的首届庐陵文化生态旅游节在吉安盛大启幕。作为江西地域文化的代表,庐陵文化如何传承创新,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就此我们专访了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瑞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吉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把保护传承庐陵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有魅力、有温度、有影响、有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的“吉安路径”。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瑞峰。
庐陵文化的基本特征
 
 
 
《当代江西》:庐陵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庐陵文化及其特征。
李瑞峰: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建置史有2200多年,自古人杰地灵、文化昌盛,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在历史长河中,这里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影响深远的庐陵文化。
一代文宗欧阳修、正气之魂文天祥、中兴诗杰杨万里、庐陵文骨胡铨、大明才子解缙、四朝重臣杨士奇等巨子精英彪炳史册。享誉世界的新干商代青铜器、扬名海外的吉州窑、书声不绝的白鹭洲书院等,都见证着吉安灿烂夺目的历史。

吉州窑。欧阳旭东/

庐陵文化的特征,可从“文章节义”两个方面理解。
一方面是崇文重教。吉安自唐代至清代,有书院430多所。以白鹭洲书院为代表的众多书院,培养了一大批俊彦英杰。
据考证,吉安籍登科进士共3007名,占江西近三分之一,名列全国前茅,创造了“满朝文武半吉安”的人文盛况,特别是明朝建文二年(1400)的一甲前三,永乐二年(1404)的前七名都是吉安府人,创造了科举史上的奇迹。
《四库全书》所收录庐陵人士的文学作品达3850卷之多。吉安古村中常见“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楹联、格言,成为代代延续的乡风和家风。
另一方面是坚守气节。庐陵儿女尊崇爱国报国的精神,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身体力行扛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旗帜,涌现了一批坚守气节的庐陵先贤,书写了忠义报国的“庐陵篇章”。
以“五忠一节”(欧阳修、杨邦乂、胡铨、杨万里、周必大、文天祥)为代表,他们坚持正道,以人身依附、曲意逢迎为耻,涵养持正义、走正道、尚正气的道德情操,世代传承发展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精神风范。

白鹭洲。图源文旅吉安

彰显庐陵文化自信新高度
 
 
 
《当代江西》:吉安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庐陵文化的品牌影响力?
李瑞峰:吉安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路径导向、效果导向,有力推进庐陵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在江西文化强省建设中谱写新的吉安篇章。
强化人才支撑。加快文物、古籍、非遗研究和传承人才培养,组建新一届庐陵文化研究会。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对人员编制、经费保障、人才激励等给予倾斜。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力量,打造一支宣传庐陵文化的正能量“网红”队伍。发挥不同社会群体的优势和作用,形成人人传承推广庐陵文化的生动局面。
深化传承推广。出台《庐陵文化推广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邀请外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及外国留学生代表体验庐陵文化。复兴庐陵讲学之风,打造“白鹭洲书院讲坛”,邀请专家学者来吉讲学,目前已举办15讲,线上线下受众超400万人。
活化精品创造。实施文艺精品提升工程,出台促进“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和奖励办法,编撰出版《庐陵文化传承发展丛书》,摄制大型电视纪录片《吉泰民安》,推动电影《三湾改编》《井冈星火》等全国公映,其中《井冈星火》被评为2023年度“国防军事电影盛典”优秀影片。与知名编剧、导演合作创排大型现代吉安采茶戏《有盐同咸》,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采茶戏《有盐同咸》。

以庐陵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当代江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吉安在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李瑞峰:吉安深入挖掘庐陵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在三个方面着力。
做强阵地。全域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字化赋能中心指挥平台、智慧书屋、情景教学等设施建设,整合闲置校舍、村史馆、祠堂等资源,拓展文明实践“阵地圈”。在乡村成立乡贤理事会、宣讲队,制定乡规民约,宣扬庐陵文化中仁爱孝悌、克勤克俭、敦亲睦邻、笃实诚信等思想观念,营造文明好风尚。
做靓品牌。加强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设立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9个,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13项、省级81项。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遂川狗牯脑茶制作技艺、永丰玉扣纸制作技艺、青原渼陂彩擎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品牌助推乡村“旺”起来。
做实效益。助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全域打造20个旅游特色小镇、50个旅游特色村。吉安县永和镇吉州窑景区周边,形成37家本地陶瓷企业,开发近200种文创产品,年销售额5500余万元;青原区文陂镇渼陂古村,推出国风书院、文创小店、非遗灯展等100多项消费业态,带动本地1000余人直接吃上“旅游饭”。

“后河·梦回庐陵”夜色 。章力平/

 
 
《当代江西》:坐拥庐陵文化这座富矿,吉安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有何做法和经验?
李瑞峰:吉安深挖庐陵文化富矿,推动吉安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1613.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24亿元,同比增长15.95%和18.69%,文旅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攻坚战成效显著。
以项目为抓手。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文旅+”项目,2023年新签约旅游项目41个,投资总额177.19亿元;2024年全市83个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新增省级以上品牌20个,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省优秀旅游服务体验试点城市、省级特色文化街区等一批“金字招牌”进一步提升吉安热度。
以市场为导向。推行景区市场化运营监测评价和动态管理机制,引入一批文旅运营企业,推动一批文旅项目落地运营,全市旅游景区市场化运营率提升至95%,主营业务收入综合增长223%。
独具庐陵文化特色的餐饮、民宿、研学、游船、非遗、文创、书吧、乡村营地等近百种运营业态涌入,助力吉安文旅产业火热“出圈”。
以活动为支撑。开展各类活动160余场,做到周周有主题、月月有爆点,吉安旅游人气、城市热度显著提升。举办2024江西元宵舞龙大会,直播超千万人次在线观看。
在2024年庐陵文化生态旅游节,首次推出以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解缙、许合子形象为代表的“庐陵天团”数字IP偶像,开展“吉言、吉诗、吉艺、吉星”等新“庐陵十二吉事”系列活动,充分展现吉安城市韵味。

 

编辑:章峰 审核:李运辉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