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农村普法工作的意义与对策研究——以滨州市为例
吕厚忠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
《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将显著提升,普法工作体系将更加完善。法治乡村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作。随着中国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普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法治乡村建设在滨州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农村普法工作现状
农村普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备受关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农村普法工作,能够增强农民的法治意识,促进农村工作法治化,优化农村法治环境。然而,如今的农村法治建设总体仍然薄弱。
国内外普法工作相关案例分析显示,成功的普法工作能够将法治精神融入农村原生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之中。例如,兰州市创新建立“普法驿站”宣传模式,以激发普法宣传积极性为关键点,以大数据普法为支撑点,将“被动宣传”变为“主动服务”,有效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合肥市推出了以包公形象为原型的普法IP形象“庐小包”,不仅体现了包公智慧、勇敢、公正的品质,还肩负起普及网络法律法规、传播法治精神的重要使命。
二、滨州市农村普法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滨州市农村普法工作进展
滨州市在农村普法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建成了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实现了“覆盖城乡、便捷民众、设置合理、功能多样”的全覆盖式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目标。全市3144个村(居)配备了432名法律顾问,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覆盖率达100%。每年为每个基层组织和村(居)免费提供法律服务超50小时。此外,滨州市还积极推动法律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通过“法援在线”和“滨滨优律”小程序等线上平台,实现了法律服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
(二)滨州市农村普法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发放《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手册》和《乡村振兴促进法解读》等资料,覆盖农民群众超10万人次,有效普及了土地承包、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宅基地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二是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现代化。通过合法性审核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全市91个镇街开展合法性审核工作,审核镇街重要合同协议460件,审核镇街重要文件及重大决策79件,有效增强了村(居)委会的依法治理能力。三是极大地增强了农民对法律服务的获得感。通过“法援在线”和“滨滨优律”小程序等线上平台,农民可以便捷地获取法律咨询、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服务,实现了法律服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公证服务方面,滨州市大力推进公证服务向乡村延伸,办理涉农公证业务313件,解答涉农公证咨询660个,为80岁以上老年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费等优惠政策。
三、当前农村普法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普法资源整合不足。尽管滨州市在农村普法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其次,资源整合的效率和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此外,普法资源的动态更新和优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部分普法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降低了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普法手段与技术更新滞后。普法内容往往侧重于法律条文的宣传和解释,而农民则更关心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这种差异导致普法工作难以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普法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创新。普法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也需要加强,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三是农村法治人才相对缺乏。首先,农村法律服务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专业律师、公证员等高素质法律服务人才较为缺乏。根据滨州市司法局的数据,全市村(居)法律顾问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法律顾问的专业背景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其次,农村法治人才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不完善,导致现有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升缓慢。
四、推进农村普法工作稳定开展的路径对策
一是农村普法基础设施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以提升普法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建立部省牵头、市县乡村联动机制,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开展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注重发挥示范户和法治教育基地在农村普法和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开展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对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设施进行功能升级,增加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如触摸屏、视频会议系统等,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是提升普法手段与技术应用,增强普法宣传在农村群众中的受欢迎程度。通过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等,建立长效普法机制。推广数字化普法,如滨州市阳信县的“数字普法”新路径,开发智能普法机器人、在线法律咨询平台等,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普法服务。通过“云广播”“空中课堂”等形式,实现线上线下普法活动的有机结合。
三是培养农村法治人才队伍,以满足农村地区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加强专业培训,对现有的村(居)法律顾问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法律服务能力,特别是针对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等问题的解决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提供职业发展路径、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等激励措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法律服务人才。
作者简介:吕厚忠,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