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江西——气象科技助力绿色经济“百花齐放”
作者:张晴丹
作为我国东南腹地,江西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河流湖泊与名山峻岭在这里交织成画。气象科技在这幅画上“大显身手”,不仅支撑生态系统保护,还盘活当地农业、环境、旅游等资源,助力“好气候”转化为“好产品”。
近日,记者跟随“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江西,去探寻这片土地上生态与经济和谐共生的秘密。
早稻早播,提升粮食单产
享有“江南粮仓”美誉的江西,其水稻种植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
寒露风是南方晚稻生育后期的“克星”,是影响江西晚稻种植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水稻开花和结实离不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寒露风带来的低温能使水稻出现大量空壳、瘪粒,减产非常明显。
“如果我们的早稻播种期能够提前7到10天的话,那么晚稻也可以提前同样的时间,这就能完美的错开寒露风,此举真的很有价值。”江西省气象局副局长孙国栋说。
为了切实解决该问题,江西省气象局的专家们开展了早稻早播可行性、低温风险区域划分、适播期判别、试点验证等一系列研究,连续两年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建立示范点开展早稻早播早育气象适用技术推广工作,示范推广面积超100万亩。
孙国栋介绍,今年的晚稻就没有受到影响,当9月份寒露风来的时候,晚稻早已完成抽穗了。适度抢早播种的确收效显著,实现了早稻提前收割、晚稻提前播栽,有效降低了寒露风风险,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促进双季稻生产增产增效,平均增产25.6公斤。
“早稻早播”已成为江西省加快提升粮食单产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关于2024年早稻产量数据的公告》,2024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17.4万吨(563.5亿斤),其中江西省早稻总产量676.7万吨,居全国第二。
精准服务,产业提质增效
农业都是靠天吃饭,而江西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其发展更是与气象密不可分。除了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外,江西还有茶叶、甘蔗、瓜果类等种类丰富的经济作物。记者深入大山,实地探访白茶和柑橘的种植基地,了解气象如何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是优质白茶的主要生产基地。据资溪县农业农村局消息,资溪白茶种植面积为3.81万亩,2024年干品茶叶总产量约268吨,产值达3.99亿元。
在被称为“天然氧吧”的资溪县马头山镇内,坐落着一个种植面积已超过6000多亩的茶园,四周被葱翠的山峦环绕。“我的茶园能产出优质好茶离不开气象科技的‘保驾护航’。”江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根富表示。
茶叶种植和生长跟气象条件息息相关,茶叶喜阴和散射光照,干旱、高温和冰冻等极端天气对茶树会带来致命性伤害。所以茶园更需要精准的气象预报指导种植和管理。
“气象局在我的茶园建设了气象监测设备,通过手机我就能实时掌握茶园的气象条件。而且气象局也会向我们及时提供气象灾害预警和茶叶采摘时段的天气预报服务,让我们在种植、采摘等阶段能够更有效地调度,有效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姚根富说。
气象局在茶园建设气象监测设备 林城摄
“近几年,气象局还协助我们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不断实现茶产业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真正体现了好山好水好生态出好茶。今年,我们企业也计划和气象部门在种植生产自动化中更进一步合作,想通过对茶园气候条件的实时监控来自动调节灌溉、采摘、烘干等。”姚根富表示。
此时虽不是茶叶的采摘时节,但却是柑橘的丰收季。云山企业集团果林公司罗殿农场果农宋静静正在种植园忙着收获柑橘,“有了气象科技的助力,今年的柑橘不仅丰产,口感也很好,能比往年卖出更好的价钱。”
果农宋静静正在采摘柑橘 林城摄
柑橘基地内建设的气象监测设备 林城摄
“永修县是‘柑橘之乡’,我们在柑橘基地附近新建六要素智能气象站,对柑橘基地的温度、湿度、降雨量、光照强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气象数据提醒果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气象局局长戴龙景介绍。
“以降雨为例,今年永修县汛期的降雨量较大,我们会及时提醒农户提前疏通果园排水沟渠,以避免积水过多对果实甜度和果树生长造成影响。”戴龙景说。
“柑橘树是很怕冻的,尤其是雨夹雪的天气。好在气象部门会发布低温霜冻预警,我们就可以提前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树,减少损失。”云山企业集团果林公司罗殿农场负责人余建华介绍。
此外,永修县气象局还联合有关部门探索永修气候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路径,结合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土壤条件,“永修蜜桔”的产值不断提高,为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创新模式,文旅出圈出彩
气势磅礴、层峦叠翠、空气清新,这是记者进入资溪县大觉山景区的初印象。
作为全国首个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颁发的“5A级零碳景区”证书的景区,大觉山近年来竭力在探索“气象+旅游”的融合发展。
为了做好生态气象数据监测,展现良好生态环境,资溪县气象局在大觉山建设了生态气象监测站网,为大觉山景区生态环境的评估、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据大觉山负氧离子浓度监测站监测,大觉山景区负氧离子浓度年平均能达到每立方厘米3637个,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的标准,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
“我们还会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向景区提供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全力保障旅游安全。例如,今年我们在景区门口接入了‘云盾’气象预警信息接收机,一旦发生灾害性天气,接收机可以实时提醒,更高效地提升旅游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资溪县气象局局长江鹏说。
在当地气象部门的助力下,该景区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气候生态品牌,极大提升了资溪旅游的知名度,促进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西气象部门赋能文旅发展还做了很多创新,位于江西省樟树市的“泰豪·中药气象小镇”就是其中一个典范。这是集气象、生态、有机、绿色、研学为一体的特色示范项目,也是全国首个“中药气象小镇”。
漫步其中,记者看到了形色各异的中草药,这里种植的药用植物品种多达100多个,收集保存有枳壳、吴茱萸、黄栀子、车前子、蔓荆子、草珊瑚、粉防己、红豆杉、青钱柳、太空莲、铁皮石斛等药用植物的各种种质180多个。
江西气象部门从种植源头保证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用好药入手,目前在小镇里布设了十多套气象观测设备,整个小镇已实现全方位的气象监测。据介绍,这些设备为小镇中药材的生长提供全面的气象数据支持,满足生态观测业务对天地空一体化协同观测的需求。
中药气象小镇内的其中一套气象监测设备 林城摄
“我们最怕遇到那种极端天气,对中草药植物生产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以樟树市道地药材‘三子一壳’中的枳壳为例,它很怕冻,在零下7℃的气温里待7个小时就会冻死。而通过气象监测数据,可以精准的给我们提供科学指导,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药材受损。”双金园艺场副场长邬海龙说。
“更精准的气象服务,不仅能减少经济损失,还能帮助提升药材产量和品质。我们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田间管理,变‘靠天吃饭’为‘知天而作’,提升农业生产质效。今年园区内中药材的长势要比往年好得多。”双金园艺场项目办负责人胡小猫说。
目前,“泰豪·中药气象小镇”正在大力发展“生态科技+旅游休闲”的模式,联合当地打造学生研学基地、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团建户外拓展基地、智慧康养中心等,以“气象+”赋能文旅产业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