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统一关系。就基层工作而言,要牢牢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定工作思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条件下始终牢牢掌握主动权,促进基层建设发展向上向好。
突出工作重心,找准规律“敢为、快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的特性,要求基层干部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抓住工作重点,分清事务主次,在应该有所为的方面“敢为、快为”。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基层矛盾纠纷,要善于发掘其中的一般规律,观大势、谋大局,切忌柔茹寡断、好恶无决,唯此方能做到各方面工作齐驱并进,避免将“有所为”变为“碌碌无为、无所作为”。
厘清发展思路,剖析本质“慎为、不为”。“不为”绝不是不作为,更不是“乱作为”。基层工作中有些“不为”是必须的。部分地方为求一时之成绩,盲目蛮干、贪大求洋,对于一些工作在认识不到位、考虑不充分、规划不清晰的情况下就匆忙下结论,一味考虑“有所为”,实则戴盆望天、南辕北辙。基层工作何处“不为”、如何“不为”,关键要看群众反馈好不好、评价高不高,要看实际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有些工作环节过于烦琐,程序过于复杂,要坚决优化裁减;部分决策需要经历长期观察试验方能付诸推广,则需时时刻刻注重“慎为”,避免急于事功、闭门造车。
学习先进经验,以知促行“善为、有为”。事物发展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所谓“善为、有为”,就是要善于审时度势,从历史进程和现实发展中汲取先进经验。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大势,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揆诸当下,做好基层工作同样要善于从历史发展进程和现实工作经验中汲取教训,找寻规律,面对发展机遇要保持“善为”信心,处理基本工作要坚定“有为”决心,不断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历史基地班 张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