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人强:怀揣初心的“最美逆行者”

2024-12-18 14:21 阅读
江西卫生健康报

  杨人强,中共党员,南昌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35岁破格晋升正高。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多年,累计完成各类心脏手术近2万台。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2项,在《Nature review cardi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获国家专利3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等7项。2024年荣获江西省“最美医生”。

  开拓创新破解学术难题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是一类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以往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风险大,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只能面临死亡的风险。2014年,杨人强从欧洲学成回国后,积极推动引进国际上最新的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技术,为了能在江西省早日开展此项新技术,他反复筛选病人,动员自己有这种病的亲戚首先接受这项挑战性新技术,最终成功开展了微创介入置换主动脉瓣新技术,患者得到了最优治疗。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在全省应用,许多类似的病人已经成功得到了救治。不断创新,不断挑战难题。

  为优化致死性高危胸痛的诊治流程,他致力研究早期预警指标,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建立了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并建成江西省首个国家级胸痛中心。他积极向将胸痛中心的理念和成果向全省推广,在各方的努力支持下,江西省目前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提高了全省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能力和水平,大幅降低了患者死亡率。

  仁心仁术守护患者生命

  一次,一个严重心脏病患者,在卫生间突然发病,心搏骤停晕倒在地。杨人强闻讯后,顾不得患者身上的脏与臭,强忍自己的恶心反应,把患者抱出卫生间就地进行心肺复苏,经过及时抢救,患者终于苏醒,恢复心跳,这是他才发现自己身上沾满了患者的粪便……

  当然,经他治愈的患者远远不止这一个。但在杨人强的心里,能救回一条生命,就是最值得他欣慰和骄傲的事情。2022年7月,一位经他救治痊愈的患者专程到医院为杨人强送来了锦旗——其实,锦旗早在几个月前便做好,2022年4月,杨人强奔赴上海抗疫,患者特地等他回到医院后,才亲自送来给他。

  逆行援沪践行医者誓言

  2022年4月,杨人强主动请缨,作为江西援沪医疗队二队副队长兼医疗组组长和队员一起奔赴上海。在前往上海的高铁上,医疗队要组织成立青年突击队,他自告奋勇担任突击队长,组织大家搬运抗疫物资到凌晨2点多钟,为后续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接到第一项任务支援全员核酸检测后,他主动带领队员深入核酸采集一线。

  4月6日,杨人强作为江西省援沪医疗队医疗专家组组长,带领骨干突击队员,首批进入方舱医院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相关人员进行对接,在舱内连续工作6个多小时,实现了顺利交接,为4月7日江西、湖北、天津三省援沪医疗队整体接管新国博方舱医院打好头阵。在方舱医院,为了实现“应收尽收,应出尽出”,杨人强靠前指挥,经常亲自到一线值班,熟悉患者从入舱到出舱的全部流程和环节。同时,他结合方舱医院的特点和要求,设立舱长负责制,建立一套针对不同危险程度的方舱医院医疗管理规范,并细化每个时间段医疗小组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使大家很快就熟悉了工作要求和内容。为了方便一些慢性病患者咨询看病,杨人强还在舱内创新性组织开设了多学科专病门诊。

  5月11日,江西援沪医疗队二队转战新冠感染定点救治医院——上海市东医院,整建制接管该院两个病区共120个床位。为了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杨人强也几乎每天带领二线医生进入隔离病房查房,处理危重病人。最终,大家在短期内迅速掌握了并适应了病区的工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54天援沪,20余年从医。他是年轻有为的专家,是“最美逆行者”,更是一个怀揣着初心抱负的、一心“救死扶伤”的赤子。回赣勇争先,在这片他所热爱的领域和土地上,他将继续追梦,继续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