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三年参演百余部短剧:重拾梦想,年龄不是障碍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72岁的老人正安享晚年,沉浸于悠闲时光。然而,袁吉衣老人却以非凡的热情和毅力投身于短剧拍摄领域,在3年时间里参演了100多部短剧,日收入逾千元。袁吉衣老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老年人在退休后依然可以拥有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生活,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袁吉衣老人,从一名退休工程师转型为“短剧爷爷”,其背后是对兴趣爱好的坚守与深耕。古稀之年,本是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变弱的时期,但袁吉衣老人因为热爱文艺表演,在退休后勇敢地突破自己原有的职业,踏入短剧拍摄这一充满活力与变化的领域,并且凭借自身能吃苦、经验丰富的特质在圈中树立起良好口碑,进而片约不断。袁吉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心怀热爱并为之付诸行动,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够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龄不应成为阻碍个人进步与发展的桎梏。3年参演100余部短剧绝非易事,这背后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面对短剧拍摄紧张的工作节奏、排满的通告以及与年轻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协作磨合,袁吉衣从不因自己的年龄而寻求特殊照顾,而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他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对生活的感悟融入短剧作品,让年龄从“劣势”转为“优势”,达成了退休后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老年群体由于退休而告别熟悉的工作岗位,这让部分老年人内心滋生了自己“无用”的消极想法。袁吉衣老人的事例恰恰有力地证明了,退休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开启另一番精彩的序章。只要秉持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不被年龄所局限,退休老人可以重拾曾经的梦想,或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新的舞台上展现自我价值,实现“老有所为”。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袁吉衣老人用行动证明,年龄不过是岁月长河中的一个刻度,而非限制人生可能的边界,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依旧拥有着广袤无垠的发展空间,可以尽情地去追求“有所为”与“有所乐”。每一段生命历程,无论是处于青春年少的蓬勃朝气,还是迟暮之年的沉稳厚重,皆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价值与意义,都值得人们去奏响属于自己的人生乐章。
(江西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韩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