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建办公楼,彰显“为民生让步”的闪耀初心
近日,一则题为《三溪乡为何三次弃建办公楼》的视频报道,介绍了“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三溪乡政府三次弃建办公楼,把钱都用在了村民身上”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人民政府为人民,办公楼是政府办公场所。曾几何时,一些豪华办公楼屡屡曝光,引发社会关注。而此次受到热议的办公楼恰恰是因为“老破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背后,折射出当地政府为民服务的闪耀初心和过“紧日子”的勤俭作风。
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更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客观要求。几十年来,三溪乡政府始终沿用几座建于20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作为办公楼,哪怕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滚滚而来时,也只是对瓦片屋顶进行了必要的修缮。但与乡政府院子仅一路之隔的三溪乡圩镇,却是一派新颜。这“一新一旧”的对比之中,反映的是政绩观,体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干事风气。
实际上,三溪乡几届班子都曾有过重新修建办公居住场所的打算,有几次各项条件都非常成熟,准备了资金、找好了土地,只等动工,但“计划赶不上变化”。2006年,一场大雨淹没了邻镇到三溪乡的必经道路,给村民的出行造成很大困难。这让大家认识到,住房和办公条件不好,还可以克服,而修桥这件民生大事则不能再耽误了。于是,他们把准备建新办公楼的地块出让了,将这笔钱用于修建大桥。一边是满足民生所需,另一边是改善办公条件,三溪乡政府还是选择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民生改善、造福于民当中。正如三溪乡党委书记周巍所言,“我们三次放弃新建办公楼,最终把资金投入修路、渡改桥、圩镇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民生让步。”朴素的话语,真挚的情怀,让人不禁要为这样的政府点个大大的赞!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当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正处在关键时期,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能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分享国家改革发展红利,从而不断增强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与澎湃活力。对此,各级政府要把民生作为工作的“指南针”,始终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以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把准民生需求的脉搏,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之以恒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暖到群众心窝里,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不断绘就广袤中国大地上的“幸福图景”。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