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近些年来,无论是医疗改革还是教育改革,无论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还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江西落实430余项中央深改委部署的改革任务,推出2290余项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高质量发展急需、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把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决定》以人民群众的期盼导航,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多年来,江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稳定在80%左右。2024年,江西老年助餐点不断地延伸,预计全年符合条件并在助餐点用餐的老年人达14万人。累计发放补助资金超119亿元,惠及低保、特困、孤儿等群体183万余人;全省已累计建成区域性中心敬老院403家、“一老一小幸福院”698个……全省10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完成。《决定》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围绕落实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每一项改革都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让人民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过上更好的日子。
江西始终把社会保障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持续健全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助残、住房等诸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齐民生短板,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网,一方面要落实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帮助后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为根本,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提高效益,增强财政实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用好财政“钱袋子”,抓重点、攻难点,把握“着力点”、找准突破点,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既“锦上添花”更“雪中送炭”,脚踏实地,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件办成办好。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聚焦民生短板和弱项,关注群众难点热点,“改”到百姓心坎上,“改”出幸福新生活。
《决定》顺应全省4500万人民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改革举措。各级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的呼声当作“风向标”,以群众满意度为“晴雨表”,书写更有温度、更有厚度的民生幸福新答卷。(梁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