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新农人”变成“兴农人”——江西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走深走实
“大家好,我是大陂村的‘酱油哥’,我手上拿的‘梓山酱油’是纯黄豆发酵,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哦。”春节期间,于都县梓山镇大陂村干部林小勇正在抖音上直播。自从他在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直播带货技巧后,粉丝量和带货量直线上升。
农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高,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有了人力保障。高素质农民,是指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国家把培育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工程,近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对其作出安排。
作为农业大省的江西,始终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横向协作,形成工作合力。2024年以来,我省立足全省农业产业需求和农村改革发展实际,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育、用”一体化培养模式,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活跃在赣鄱沃野,成为我省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力量。
“要让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成效,选准培育对象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处长龚亮保说,为确保培训更具针对性,我省严格审核培训对象,全省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深入基层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找准培育对象和培训机构“供需交汇点”,科学部署年度培训计划。2024年,全省各级共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403期、培训20942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高素质农民和骨干人员占比达到四成。
培育对象选对了,还要选准内容。九江流芳乡村振兴学院负责人陈晓东说:“培训就是要坚持‘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带得动’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把理论教学向田间地头延伸、向学员创新创业一线延伸。”为此,2024年该学院举办的农村女经纪人培训班,精选了现代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课程,并组织学员赴浙江省开化县、龙游县等地开展实地观摩和现场教学。
各地培育机构也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广受农民朋友欢迎。
由江西和君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江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水稻产业提升班,除了邀请省内农业农村领域的权威专家,还邀请了于都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前来授课。
芦溪乡村振兴学院打破了以往坐在教室里讲理论、关在教室里搞“实践”的传统授课方式,创新开设了现场直播课程,将教学由课堂教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又通过直播把教学上传云端进行全国云直播,吸引近170万观众在线学习。
据统计,2024年,全省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聚焦粮食、油料等稳产保供重点任务开设培训361期、培训18107人;面向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开设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数字技能等相关课程,培训超4万人次;引导和鼓励15个培训班次跨省际开展实习实训,开辟精品实习实训线路。
创办农业企业2232家、农民合作社3914个、家庭农场4969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538个、农村电商网点1860家……培训结束后,一批批“富了脑袋”的“新农人”回到家乡,积极拥抱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经营理念,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立“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93个,吸纳会员1万余人,带动25万名群众增收致富。
“新农人”的快速成长,为我省农业农村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2024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94.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3元,比上年增长6.2%,增速较城镇居民快1.9个百分点。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