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管控!南昌将新增一批“无人机交警”

2025-02-20 18:29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实习生廖妍翔报道:今年春运,盘旋高空的无人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们化身“空中交警”,巡查重点节点路况、高空喊话疏导车流、应急事故“秒出警”,让道路运行更畅通。

  在南昌,这样的“空中巡逻”也渐成常态。记者了解到,2024年3月初,无人机被正式运用于南昌交通治理工作。在交警“飞手”们的操控下,搭载高倍变焦广角镜头和高音喊话器的警用无人机上岗“空中交警”,成为城市交通治理的“千里眼”和“传声筒”。

  “空中交警”效率“杠杠的”

  “南昌交警温馨提醒:变道请提前打开转向灯,禁止加塞,文明行车,安全驾驶……”2月18日清晨,在南昌红谷滩区学府大道路段,一架无人机正悬在半空“喊话”。

  这架无人机的操控者是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红谷滩大队铁骑工作组队员邓华清,同时,他也是该大队无人机巡逻组的成员。近一年来,每逢早晚高峰期,只要天气允许,邓华清都会操作无人机,到车流、人流量密集的道路上飞一飞、巡一巡。

邓华清正在做无人机起飞前的调试

  “无人机具备视野宽广、高度机动、布点灵活、移动迅速、信息收集能力强等优势,‘执勤’时可对辖区内的主要干道、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区域进行空中巡查、违章取证、摄影抓拍,还能搭配高空喊话器进行隔空喊话,纠正交通违法行为。”邓华清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无人机也是处理交通事故的“空中奇兵”。邓华清说,以春运为例,期间路面车流量较大,此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拥堵情况,无人机可先期飞抵事故现场,迅速拍照取证,并通过喊话进行警情处置。

  这意味着相对于传统出警方式,运用无人机“出警”可大幅提高现场处置效率,有效避免“小事故、大拥堵”现象。

  “飞手”是如何炼成的?

  无人机的“大显身手”,离不开其背后的“飞手”。

  “第一次接触无人机时,觉得还是蛮难的,遥控上有很多按键,一下子也摸不明白。”邓华清回忆。据介绍,他使用的是警用经纬M30T无人机,相对一般的航拍无人机,这类警用无人机的专业程度显然更高。

  为了尽快掌握这项技能,邓华清在个工作之余把时间大量投入在学习、研究无人机的飞行技巧上,并在空旷的训练场上反复进行精准悬停、航线规划、应急返航等实操练习。“练得多了,就觉得无人机也就这么一回事,学起来还蛮简单的。”

  在练就飞行“基本功”之外,邓华清还须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熟悉空域管理及飞行申报流程。而且,由于城市飞行的复杂性,对错综复杂的城市环境进行针对性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搭载高倍变焦广角镜头和高音喊话器的警用无人机

  2025年初,南昌市公安局举办第一届警务飞行应用实战“比武”,邓华清也参与其中。“有一个科目是复杂环境的穿越飞行,设置了绕桩、8字飞行、极速穿洞等环节,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时就觉得之前的训练再辛苦都值了。”邓华清说。

  截至目前,邓华清飞行次数860余次,飞行距离300余公里。他成功考取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也成为了队里的一名“资深”飞手,不仅自己飞,也带上了“徒弟”。前不久,新建区开展“石岗梅烛”民俗文化活动,邓华清和队友潘林亮承担了空中巡航工作。因为人流量巨大,且活动在夜晚举办,天网探头存在盲区。这时,无人机就发挥了作用。“我们各用一台无人机,飞到空中实时监测区域的人流,大概飞行了两三个小时。”

  今年将探索无人机智能化巡护

  摇杆轻推,无人机升空,路面交通一览无余;屏幕微触,画面多倍放大,精准锁定违法行为;空中喊话,交通安全“声”入人心……不知不觉中,警用无人机迅速崛起,成为南昌城市治理的独特注脚。

无人机拍摄的现场画面

  记者从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获悉,目前,城市交通治理中的无人机巡逻,已走向常态化。“在高架快速路这类车流量较大的路段,无人机可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飞抵现场的优势,帮助交警更快抵达现场进行有效处置。”市公安局交管局指挥中心副主任邵华告诉记者。

  邵华介绍称,市公安局交管局已有5名“持证”飞手,未来将继续强化无人机巡查力量,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具体是围绕高架快速路,拟建一批无人机场,按照无人机的覆盖公里数,在高架快速沿线一些警情较多、车流量较多的路段增设无人机场,无需人员值守,通过远程即能完成自动起降、定时定点巡航、信息及时回传等无人机作业,真正实现智能化巡护。”邵华说。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