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井冈山: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激发人才创新发展动能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近年来,井冈山市聚焦产才深度融合发展,强化创新人才资源共引共育,深化校地合作,打造高层次人才汇聚、创新资源集聚的创新驱动引擎。

高位推动筑巢引凤。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做好人才工作统筹,坚持把政策创新作为集聚人才的突破口,精准对接省市政策措施,推动本地人才政策迭代升级,重磅推出“井冈人才新政”,出台《井冈山市引进名师名校长双引双培实施办法》《井冈山市公立医院名医名专家双引双培实施办法》《井冈山市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县主要领导领衔参与“书记部长进校园”活动、“双招双引”推介会,井冈山市与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等20余所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设立10个驻高校引才联络站,聘用50名校园引才大使,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
聚焦产业靶向引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井冈山市积极探索校地合作之路,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所需人才,形成产业人才库,搭建人才蓄水池。近年来,井冈山市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扎实推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及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建设,2024年9月与南昌大学共建,成立全省首家校地合作“两山”学院,配套组建“两山”高端智库,截至目前,学院已储备国家级、省级专家教授20余名,“两山”公司总资产达208亿元、年营收突破6.04亿元。充分发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井冈黄桃”“井冈翠绿”等一系列“井冈”牌农产品企业与南昌大学共建研究院。创新建立“编制周转池”,按照“总量控制、计划申请、循环使用、专编专用、人走编收”的原则,在井冈山市事业编制总量内,统筹市直事业单位的闲置空编145名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用于补充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有效破解人才引进“无编可用”的难题。采用“事业编企业用”模式。
以用为本柔性引才。创新校地合作机制,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抓实百名院士进园区,百个企业进校园,千名博士进企业,万名学子进井冈“百千万”工程,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支持高校人才到企业担任“产业顾问”,探索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引才用才,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近些年,50名来自中南大学、南昌大学专家任企业“产业顾问”,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支持企业柔性引进专家人才,探索“科技副总”制度,在南昌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高校选派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担任县级“科技副总”,牵头推进重点产业项目。

下一步,井冈山市力争亿元以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食品加工产业“科技副总”全覆盖,以“科技副总”“人才飞地”为纽带,深化校地合作,构建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井冈山市产业、资源、平台优势和大院大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决策咨询优势,扎实落实合作事项,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用好人才政策,提升人才吸引力,力争让更多人才来到井冈山、扎根井冈山。(供稿:刘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