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大队:科技引领地质找矿变革正悄然上演

2025-03-31 15:46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胡杰) 在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大队,一场由科技引领的地质找矿变革正在悄然上演。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地质找矿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形复杂、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下等。而如今,无人机、外骨骼机器人和机器狗等新兴科技装备的出现,为地质勘查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无人机:找矿勘查的“多面能手”​

  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获取大面积、高精度的地质信息至关重要。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徒步穿越崇山峻岭,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于一些人迹罕至、地形险峻的区域,往往难以抵达。无人机的出现轻松解决这一难题。​

  

  无人机吊装便携式钻机

  在奉新县港口锂铌钽矿普查项目钻探施工中,第一大队首次使用麦普斯Y240无人机,运送英格尔EP800型钻机及配套施工材料到落差近80余米的切割陡峭山顶,单次吊装170公斤,安全高效精准地进行了超视距操作无人机运输材料,成功将英格尔EP800型钻机、600米钻杆、18桶油料、40包泥浆及岩心箱等施工材料搬运至指定钻孔平台,极大地缩短了重型钻探设备在山林地区的运输时间,开创了该队自引进便携式设备以来进山的施工及运输新范例,高效率解决了深切割地形人工搬运设备难题,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了安全风险,有力保障了项目进展与效率。

  在测绘工作领域,无人机通过搭载激光雷达,可以快速生成高精度的地形三维模型,精确地呈现出山体的起伏、断裂带的位置以及山谷的走向等信息,帮助地质工作者更好地分析地质构造,确定潜在的成矿区域。

  下一步,第一大队将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区,利用无人机配备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多光谱传感器以及激光雷达等设备,从空中对地面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和拍摄。通过捕捉不同波段的光线信息、土壤成分和异常植被的细微变化,为地质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找矿线索。

  外骨骼机器人:地质工作者的“钢铁搭档”

  地质勘查工作常常需要搬运沉重的装备和样品,长时间的负重作业对野外一线技术人员的体力是巨大的考验。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为地质工作者减轻了负担,成为他们可靠的“钢铁搭档”。

  在野外项目,技术人员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搬运地质采样设备、工具以及采集到的岩石样品。这些外骨骼机器人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感知人体的运动意图,并提供相应的助力。当技术人员抬起沉重的设备时,外骨骼机器人的机械臂和腿部装置会协同工作,分担大部分的重量,使技术人员感觉搬运的物体变得轻盈许多。​

  一线技术人员介绍,外骨骼机器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他们的疲劳感。以往搬运沉重设备时,需要频繁休息,而现在借助外骨骼机器人,他们可以连续工作更长时间,且受伤的风险也显著降低。

  此外,外骨骼机器人还可以在一些危险环境下协助工作,比如在进行高处采样时,它能够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保障技术人员的安全。​

  机器狗:地质勘查与测绘的“灵活助手”​

  第一大队熊彩云劳模创新工作室率先引进机器狗搭载现有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巷道数据的采集工作,将机器狗运用于房产测绘。通过机器狗加载三维激光雷达,快速精确地获取建筑物的表面数据,捕获细微结构、形态变化和建筑物材质、纹理等丰富信息,为后续建筑规划、结构分析、改造设计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机器狗在地质勘查中用途广泛。

  机器狗通过搭载卫星系统和三维扫描设备,凭借自身出色的地形适应能力,深入采矿洞穴、湿滑泥地等危险区域,实时生成高精度的地形模型。机器狗能够运输物资和采集的样品,机器狗也可以搭载一些简单的检测设备,对周边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如检测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等,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现场信息。

  “地质+科技”:融合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无人机、外骨骼机器人和机器狗等科技装备的应用,只是第一大队“地质+科技”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DeepSeek的兴起,第一大队第一时间组织全队干部职工学习该项新技能,举办培训班,邀请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名誉秘书长刘斌现场授课,增强干部职工对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随着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深穿透地球化学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第一大队将在探索地球奥秘、寻找地下宝藏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书写江西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