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中的沉浸式剧本杀,你体验过吗?
清明假期起,洛阳古墓博物馆将推出全国首个古墓主题沉浸式奇幻游。东汉老头深夜点灯摇人、新莽醉汉在线emo、西晋将军怒撕剧本改命……据介绍,游客可以手持“探墓牒”,与“墓主人”面对面,在10座真实历史墓室里,聆听东汉至宋代间墓主人的故事,并通过探秘推理解开墓穴真相。
这听起来十分刺激。真千年、真墓室带来的体验感非现代临时布景可比,博物馆的背书也意味着更加考究的剧本、更加寓教于乐的主题,这些也正是博物馆搞剧本杀的优势所在。
其实,在当前的博物馆热和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馆推出剧本杀项目并不让人太过意外。改变单向展陈模式,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互动感,让历史活起来,已经成为许多博物馆的发力方向。剧本杀作为一种沉浸式游览项目,用故事切片和戏剧冲突完成了对历史文化的转译。这种对宏大叙事的再表达,与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方式相契合,它让人们在游戏过程中,主动探索历史,从而完成文化的传递。就像这一古墓主题剧本杀,它可以让传统墓葬文化在故事中祛魅,也让游客在了解文物历史的同时,产生更多关于生死观的思考。
事实上,除了本次的剧本杀之外,洛阳古墓博物馆还有不少“战绩”可查。据报道,作为一个“小众”古墓专题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最近几年突然从“冷门”变成“爆款”。它的年接待观众量从原来的30多万人次暴增至2024年的205万,已经成为年轻观众热衷打卡的文化地标,并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壁画复原、拓印临摹等体验项目,“余韵朤朤——古墓乐舞复活记”音乐会,以馆藏文物为核心的“古墓寻龙记”“她是谁”等研学课程,都是它实现观众量级跃升的密码。
在提升吸引力的赛道上,有的博物馆通过文创出圈,有的博物馆运用AI、AR、VR等新技术增强互动效果,洛阳古墓博物馆则给专题类或者中小型博物馆展示了另一种路径,那就是突出自身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化产品。
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博物馆来说,受制于资金、人才、展品等诸多现实因素,它们很难在数字化浪潮中与大馆拼投入拼技术,但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它们可以发挥“小而美”“小而活”的特质,打造具有差异性的文化产品。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出圈就建立在对特色的深挖之上。古墓是神秘的,在某种程度上却也是被传统叙事遮蔽的文化富矿。在此基础上,洛阳古墓博物馆通过寻求跨界合作,在一个个共创项目中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实现古墓文化的创新传播。
故宫、国博固然重要,那些散布在祖国大地上的各个专题性、行业性以及诸多中小型博物馆,也是博物馆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更轻盈的姿态分布在我们身边,承载着一片土地的文化记忆,它们的多元探索和百花齐放,也是对博物馆强国最生动的诠释。